農民工討要工資及工傷無法得到賠償的情況時有發生,農民工的利益受到了很大侵害。但由于農民工數量龐大及對勞動法的不熟悉,該事一直沒得到合理解決。農名工應該了解他們和誰建立了勞動關系并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下文詳細說明了農民工跟誰有勞動關系這一問題。
一、勞動關系的概念
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依法所確立的勞動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
二、勞動關系法律特征
1、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勞動法》第十條;“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3、勞動法適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包括外資企業)。《勞動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三、勞動關系勞動關系的認定
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四、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勞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就勞務的提供與報酬的給付所達成的協議,遵循意思自治、合同自由和等價有償的原則,雇主與雇員之間形成的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勞務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應適用民法通則、合同法的規定。
區分:
1、主體不同,勞動關系一方是符合勞動年齡并具有與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相適應能力的自然人,另一方是符合勞動法所規定條件的用人單位;而勞務關系不限于自然人與用人單位之間,還可以是單位之間,自然人之間,并且可能是兩個主體以上。
2、關系不同,勞動關系中形成的是管理與被管理、監督與被監督、指揮與被指揮的隸屬關系;勞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依據雙方約定所形成的一種財產關系,不存在人身的隸屬性。
3、關系的穩定性不同,勞動關系比較穩定,反映的是一種持續的生產資料、勞動者、勞動對象之間的結合關系;而勞務關系中多為一次性或臨時性的工作,一般以完成特定工作為目的。
4、待遇不同。勞動關系中勞動者除了定期得到勞動報酬外還享有勞動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各項待遇,如社會保險待遇等,而勞務關系一般只涉及勞動報酬問題,勞動報酬都是一次性或分期支付,而無社會保險等其他待遇。
五、農民工勞動關系的認定
1、不簽訂勞動合同不影響勞動關系的確認
確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應考察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是否存在勞動法上的隸屬關系,即用人單位要對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進行管理、安排工作。雖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用人單位向其支付勞動報酬的,可認定形成事實勞動關系。且依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2、法律、法規對勞動者的年齡上限并未作強制性規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但法律、法規對勞動者的年齡上限并未作強制性規定,只要未違反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的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均可成為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
3、農民工受雇于包工頭的情況
包工頭與甲公司之間建立了委托合同關系,此時包工頭的行為實際上屬于甲公司的行為。若包工頭擁有或者歸屬于某個獨立于甲公司之外的經濟實體,由此自行或者代表其所屬經濟實體與甲公司之間成立了勞務合同關系,則鑒于合同的相對性原則,此時包工頭所雇傭的人員與甲公司之間并不能建立相應的法律關系,施工人員與甲公司之間的法律聯系也因包工頭與甲公司之間的勞務合同關系而被切斷。一是發包方與承包方之間,較大的工程則還分為總承包方與勞務分包企業,這些層層企業之間無論是發包還是承包、轉包所形成的均是勞務關系,即經濟關系。這種勞務關系的特征決定了支付工程的款項“不定時、無規律”的形式,發包方在承包合同履行期間或經濟關系存續期間,可以按提供勞動的總量一次性給付,也可以按比例分次給付,兩種支付形式并不受法律約束及調整;二是雖然建筑行業禁止將工程轉給個人承包經營者,但因各種原因,此種情況履禁不止。包工頭與農民工之間是否為勞動關系就成為此案例的焦點。在建筑施工中,由于技術分工多而細,個別項目工期短、需用工一般在20人以下不等,而小型的包工隊正好適應了這種需求,由包工頭按項目進行承包,有的為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同時承包幾個工地的同類項目便于臨時調配或調劑使用,這樣勞動者的勞動呈現出階段性、短期性與工作地點不確定性。現實中許多包工隊是由親屬或老鄉組成的,他們只知道跟著包工頭干活、掙錢,而無需了解誰是施工單位,而施工單位是以完成施工項目為目的,也無需知道包工隊中有多少人,這些人是誰。當項目完工后,施工單位將工程結算款統一支付給包工頭而不會發到每個勞動者手中。當不能按時按約支付時,包工頭便會以勞動者的身份同時鼓動其他勞動者一起索要,此時便產生了群體性糾紛。如此看出若將其勞動者認定與施工單位間為勞動關系似乎不當。另據在辦案中了解,包工頭攜款逃跑導致農民工發放工資無門的情況并不多,因包工頭與包工隊組成人員的特性決定“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最后,雖然不認定實際施工人的前一手具有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人、分包人或轉包人與勞動者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并不意味著勞動者的民事權益得不到保護。《勞動合同法》第94條規定:“個人承包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招用勞動者,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發包的組織與個人承包經營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實踐中個人承包經營者(也就是實際施工人)往往沒有承擔民事責任的足夠財力,為了保護勞動者的權益,在勞動者遭受損失時,承包人、分包人或轉包人是要承擔民事上的連帶賠償責任的。這是有利于對勞動者提供周全保護的。從訴訟程序看,勞動者既可以單獨起訴實際施工人,也可以將承包人、分包人或轉包人與實際施工人列為共同被告;從實體處理看,勞動者既可以要求實際施工人承擔全額或者部分賠償責任,也可以要求承包人、分包人或轉包人承擔全額或者部分賠償責任,還可以要求承包人、分包人或轉包人與實際施工人一起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綜上可知,農民工與公司建立了事實勞動關系。農民工在工作中發生工傷應由雇傭公司賠償,如果農民工受雇于包工頭那么則有承包方進行勞務賠償。對于農民工跟誰有勞動關系的界定十分復雜,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確定,但農民工就工資及賠償事宜是受勞動法保護的,雇傭公司或承包方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
?
2020年最新農民工維權途徑
農民工如何討薪
2020農民工工傷鑒定最新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財產等于個人財產嗎
2020-11-23非法同居與重婚的區別
2020-11-17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2-24買方逾期付款要付滯納金嗎
2021-03-19雇傭關系死亡是工傷嗎
2021-02-22勞動合同期限規定
2021-01-22勞動關系糾紛解決方式
2020-11-15意外險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16被保險人家屬在不在保險所指“第三者”范疇內呢
2020-11-20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01保險合同的訂立與生效是怎樣的
2020-11-14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關于熊孩子小區內刮花車案件分析
2021-03-15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成立
2020-12-06國有出讓土地政府有權收回嗎
2021-01-26房屋拆遷補償談判有什么技巧
2021-01-03國家拆房多少錢一平方
2021-02-26空宅基地,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15涉及拆遷的租房合同怎么寫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