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為職工辦理好入職手續,簽署勞動合同后,雙方就建立了勞動關系。即便是沒有書面的勞動合同,只要職工提供了勞動,并領取報酬,也標志著事實勞動關系的建立。勞動關系是一種很常見的民事法律關系,構成要件包括主體、內容和客體等。那么勞動關系的主體是什么意思?下面我們通過小編的這篇文章做個了解。
一、勞動關系的主體是什么意思?
勞動合同的主體,即勞動法律關系當事人,具體說來就是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與其他合同相比較,勞動合同的主體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特定性:一方是勞動者;一方是用人單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都要具備法律規定的勞動合同主體條件,才能簽訂勞動合同。不具有法定資格的公民與不具有用工權的組織和個人都不能簽訂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我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簡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第九十六條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員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這些規定不僅明確了我國《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同時也規定了勞動合同主體的表現形式。
二、用人單位都包括哪些?
勞動合同主體的另一方是用人單位。從我國的法律上看,所謂用人單位,即法律允許招用和使用勞動力的組織。這些組織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還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勞動合同法》與《勞動法》相比,在用人單位的范圍上有所擴大,新增加了“民辦非企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包括各類民辦院校、科研院所等。
一般來說,用人單位應當是具備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但由于我國社會情況的復雜,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法律制度也有某些特殊性,所以有很多的經濟組織并不具備法人資格,如某些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等。這些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在法律上是屬于“自然人”的范疇,他們按照我國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政策的規定也是可以招用和使用勞動力從事社會生產活動的。但要明確,無論這些經濟組織是不是具有法人資格,當其招用和使用勞動力的時候,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時,必須具備法律規定的用工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通過對上文的閱讀,大家應該知道了勞動關系的主體是什么意思。關系主體其實就是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勞動關系的內容就是雙方各自享受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在判斷雙方是否建立勞動關系時,首先要看雙方是否具備主體資格。向事業單位、行政單位等都不是勞動關系主體。
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實習生與企業之間屬于勞動關系嗎?
確認勞動關系時能否一并訴請雙倍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房貸款辦理流程有哪些
2020-12-15景區氫氣球失控母子墜亡由誰承擔責任
2020-11-24沒衛生許可證怎么處罰
2020-12-02陷入履行不能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8孩子需要請保姆,男方承擔一半保姆費嗎
2021-01-01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集資房資格轉讓金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20服務期與勞動合同期限沖突問題
2021-02-08勞動部門收到集體合同多久未提出異議會生效
2020-11-20國際金融危機催熱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02航班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0-12-15飛機延誤幾小時有賠償
2021-01-23工程保險費有哪些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3如何提高理賠效率
2021-01-05人身保險公司有什么權利嗎
2021-03-17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一)
2020-11-27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寧波正式實施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3-03保險公司賠付達不到死者家屬怎么辦
2021-01-25買了三責和不計免賠,出事故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