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行為其實也是比較特殊的,如果不是因為該職務賦予我們去履行相關的職責的話是不構成職務行為的,而且已經有很多的人習慣性的把職務行為就定性成為了國家工作人員的相關職權。可是大家不要忘了,公司法人也是屬于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人代表也具有絕對的職務行為能力的。那么,職務行為的司法解釋是什么?
職務行為的司法解釋是什么?
一、民法總則職務行為應該怎么認定?
實踐中一般結合以下幾個標準判斷員工行為是個人行為還是職務行為:
(1)行為是否有經營者的授權,是否是有雇傭關系的工作人員所為。
(2)行為是否發生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
(3)行為是否以經營者的名義或身份實施。
(4)行為與職務是否有內在聯系,如行為的內容是否是工作需要,是否符合雇主雇用的目的,行為是否具有為法人謀利的意思。
二、相關法律法規
(1)《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簡稱《民訴意見》”)第四十二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者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其組織為當事人。”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簡稱《賠償解釋》”)
第八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雇傭活動”,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示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雇傭活動”。”
(4)《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第三條:“經營者的職工采用商業賄賂手段為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的行為,應當認定為經營者的行為。”
職務行為是必須要發生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并且是通過自己的職務去實施相關的做法的,工作人員公司在執行職務行為的過程當中,不管是給其他機構或者公民個人造成的任何的損害,職務行為有與之相對應的賠償責任,甚至,有些違法的職務行為是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的。
職務侵占罪民事賠償都有哪些規定?
公司法人職務侵占罪如何認定?
職務侵占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規則有哪些
2021-02-13什么樣的智力成果可以獲得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
2021-01-18哪些房產不能抵押,抵押房產怎么進行
2020-12-09協議離婚雙方多久能離婚
2021-03-16婚姻效力糾紛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的婚姻效力如何
2020-12-14放棄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到期債權執行異議
2021-03-19交通肇事罪能判緩刑嗎
2020-11-21主合同和補充合同沖突怎么辦
2020-12-15別人拿你的房產證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2-23律師調解婚姻糾紛應遵守哪些原則
2021-03-10裝飾公司用假材料如何處罰
2021-01-01反家暴法規定:哪些行為算家暴
2020-12-10離婚時集資房怎么分
2021-01-08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保險合同應當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9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可以分為哪些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