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勞動者在與用人單位簽訂相關的勞動合同后,就會產生相關的勞動關系。這時勞動者就受到我國的勞動法律的保護,相關的用人單位在解除這類合同中,應支付勞動者相應的代通知金或相關的補償金。這類補償金如超過當地職工的三倍工資時需要繳納相關的個人所得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第一條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三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代通知金,即代替通知金,是非法律用語,《勞動法》中沒有“代通知金”的概念。是指用人單位在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終止勞動合同時應該提前一個月通知的情況下,如果用人單位沒有依法提前一個月通知的,以給付一個月工資作為代替。
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勞動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解除合同沒有提前30天書面通知的,應當支付一個月工資(代通知金):
1、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一、解決糾紛
在用人單位依法解除勞動合同時,可以用多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不是30天工資)代替這個提前通知期,主要是為了補償勞動者在失業時重新尋找工作所需要的時間的利益。但是如果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不合法,則其法律后果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被撤消,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那么此時不存在是否支付代通知金的問題。但如果勞動者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此時的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應該雙倍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是否應該支付代通知金呢?這個問題我將另外撰文說明!
其實以上兩種代替通知金在北京市自2003年開始就同時適用了,“解除勞動合同的代通知金“在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委員會《關于勞動爭議處理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 京仲委字[2002]12號第25條:“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第二十六條解除勞動合同,但未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勞動者對此不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如何處理?仲裁委員會應審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是否符合《勞動法》第二十六規定的條件,如符合,則對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予以支持。但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間應認定為用人單位作出解除決定后的第三十日,并裁決該用人單位承擔未提前三十日通知而給勞動者造成工資收入損失的賠償責任。”
終止勞動合同的代通知金在《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的第40條和第47條予以了規定。
代通知金的工資標準是解除勞動合同時上一個月的工資標準確定,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條“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選擇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其額外支付的工資應當按照該勞動者上一個月的工資標準確定。”
我國對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進行解除勞動合同時,所得的補償金和代通知金的相關個人所得稅繳納規定,有著嚴格的說明。勞動者按照以上說明進行相應的辦理。如用人單位沒有支付這類費用,勞動者可以進行相應的勞動仲裁或起訴的方式進行相關事件的辦理。
單位給的代通知金要單獨扣稅嗎?
代通知金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代通知金需要包括社保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建設工程征用土地合同要如何寫
2020-12-05夜間施工擾民有賠償嗎
2020-11-28涉及財產的律師收費適用什么收費方式
2021-02-26知識產權合同審核流程是什么
2021-01-15車禍事故處理多久下來
2021-01-24債務人能否以法院對夫妻債務的處理結果對抗債權人
2020-12-28房屋贈與子女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0什么是婚姻自由原則
2020-12-01該案贍養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0工傷的索賠計算
2021-03-25公證遺產之后可否不繼承轉賣
2021-02-03什么情況員工仲裁不被受理
2020-12-10投資型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28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1-24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責任范圍是什么
2020-12-20車險理賠7個月沒結果
2021-01-20投保人不履行告知義務保險人賠嗎
2020-12-29網絡投保的銷售情況是怎樣的
2020-12-28交通事故受害方如何獲得保險賠償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