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約束非居住國行使來源地管轄權的國際規范是按照不同的所得性質分別確定其約束標準,所得性質不同則其相應的約束標準也不同。比如,營業所得通常使用“常設機構”這一概念來解釋其來源地,勞務所得可以按照勞務提供地或勞務所得支付地標準確定其來源地,投資所得可以按照投資提供地或投資使用地標準確定其來源地,特許權使用費通常以其發生地(支付人所在地)為準。
然而,電子商務可以將部分有形商品和服務以數字形式提供。因特網中成長最快的領域就是網上信息和數據的銷售業務,用戶可以在線瀏覽或直接下載報刊、書籍、影視作品、股市行情、家庭裝修等各種信息。這類數字商品的銷售所得事實上已經混淆了傳統意義上的營業所得和勞務所得的區別,有人還認為從網上下載信息所支付的費用應屬于特許權使用費范疇。由此可見,在電子商務模式下,劃分所得性質成了一項棘手的工作,從稅收成本的角度來看這種劃分顯得不經濟。根據對電子商務的分類,主流觀點傾向把電子商務的所得劃分為“有形所得”(銷售有形商品所得)和“無形所得”(即通過因特網銷售數字產品所得)兩類,“有形所得”歸入傳統意義上的營業所得范疇,“無形所得”納入勞務所得范疇,這種劃分雖不十分嚴密,但很實用。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不再去考慮電子商務所得的性質,對于這些所得,由收入來源國(消費地)先征收10%的預扣稅,并且允許購買商將這筆預扣稅計入成本。而銷售商的居住國應該對這筆10%的已納所得稅給予抵免或免除。但這種方法卻不適用于在東道國的最終消費者,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把預扣稅計入成本。
電子商務中數字化產品性質認定的分歧造成了所得來源地確定原則的混亂。各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爭議很大,因為這直接影響國家間的稅收利益分配。在1998年10月召開的OECD財政部長會議上,歐盟提出了鑒于大多數國家實行增值稅體制,因此將數字化產品的提供視同勞務的提供而征收增值稅的提議,并且迫使美國接受了此提議。歐盟的提議明確規定:通過網絡提供勞務,如果消費者或供應者的任何一方在歐盟國境之外的,以消費者所在地為勞務供應地;如果消費者和供應者都在歐盟境內,則以供應者所在地為勞務供應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有沒有期限
2021-03-10罪犯逃脫有追訴期限嗎
2021-03-16最高院關于擔保法的6個重要疑難問題的司法觀點
2021-01-27離婚夫妻債務分割的法律認定
2021-02-08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雙方為同等責任,肇事方車輛修理費可以要求受害方承擔嗎?
2021-02-14附帶民事訴訟的先予執行
2021-01-31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
2021-03-14虛假宣傳可以撤銷裝修合同嗎
2021-03-24繼承遺產需要繼承債務嗎
2020-11-11取得房產證后購房合同還有效力嗎
2020-12-09證明房款是誰付的,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1-02-09員工提供虛假資料可解除合同嗎
2021-03-20企業破產能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酒駕判緩刑會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1-01-22實習期過后工資會不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增加
2021-02-05勞動糾紛材料怎么寫
2020-12-20單位強制換崗怎么辦
2020-11-26“觀察期”出險不理賠
2020-11-16單位失業保險金沒買合法嗎
2021-01-13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