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在解除同居關系的情況下,如果子女尚未成年的話,則必須要同時對子女的撫養問題一并處理了才行。而這個時候不能因為是非婚生子女,就不履行自己的撫養義務,這顯然是不行的。一方在實際撫養了孩子之后,另一方需要支付撫養費。那一般同居子女撫養費需要支付多長時間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同居子女由誰撫養
婚姻法規定,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享有同等權利。在同居子女撫養權的處理上,非婚生子女也與婚生子女在父母離婚時的處理一致,先協商,協商不成再由法院判決。
1、哺乳期內的子女由母親撫養為原則。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3日頒發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一條規定:“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如果母親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可隨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
(2)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
另外,父母雙方協議兩周歲以下子女隨父方生活,并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可予準許。
2、哺乳期后的子女由誰撫養的問題。
首先應由父母雙方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情況判決。如果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隨其生活,根據《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3條和第4條的規定,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優先考慮:
(1)已做絕育手術或因其他原因喪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隨其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于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的;
(3)無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隨其生活,對子女成長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與子女共同生活的;
(5)父方與母方撫養子女的條件基本相同,雙方均要求子女與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單獨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或外孫子女的,可作為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的優先條件予以考慮。
3、已滿10周歲未成年人由誰撫養的問題。
如果子女是已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父母雙方對于子女隨父或隨母生活發生爭執時,應考慮該子女的意見。
另外,在有利于保護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雙方協議輪流撫養子女的,可予準許。
4、可以變更撫養權的情形。
夫妻離婚后的任何時間內,一方或雙方的情況或撫養能力發生較大變化,均可提出變更子女撫養權的要求。
二、同居子女撫養費要給多長時間
1、父母撫養子女一般到18周歲為止,年滿18周歲的人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以其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并能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給付撫育費。
3、父母應當負擔雖年滿18周歲,但是尚未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撫育費。
4、喪失勞動能力或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的成年子女,主要指患有嚴重疾病、殘疾、喪失部分勞動能力,不能參加正常就業的人。
5、尚在校就讀的,在校指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
(1)《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20條及第21條規定的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或者喪失或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因主觀原因而無法維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規定為“尚在校就讀的”。
(3)《意見》與《婚姻法》司法解釋一之間存在著沖突,《意見》認為只要是在校學生,父母就有撫養義務,《婚姻法》司法解釋一認為是在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學歷教育的子女,因都屬于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不存在上位法與下位法,但是《婚姻法》司法解釋一是04年頒布的,要晚于93年的《意見》,根據新法優于舊法,使用《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的規定,即對于在校就讀的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成年子女,父母沒有支付撫養費的義務!
6、確無獨立生活能力和條件的。主要指患有精神疾病,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生活在城鎮的子女無就業機會尚處于待業狀態的。
非法同居期間出生的子女屬于非婚生子女,雖然法律規定他們同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權利,但是在上戶口、上學等等方面,他們依然受到很多限制。如果親生父母再不能好好撫養他們,那實在是太沒有人性了。男女解除同居關系時,需要同時對孩子撫養問題作出處理,至于同居子女撫養費要支付多長時間,按照法律中的規定,一般是支付到孩子18周歲成年為止。
2020最新子女撫養費起訴書范本
2020年離婚孩子撫養費如何確定
最新規定:支付子女撫養費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稅贍養老人申報成功后多久有效
2021-01-19外資企業股權轉讓流程
2021-01-03懲罰性賠償適用知識產權侵權嗎
2020-12-20行政處罰多長時間有滯納金
2020-11-21商業用地更改成居民住宅用地國家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1借款糾紛可否執行股權
2021-03-17集體原因侵害個人財產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2-17簽了就業協議又想解約
2020-12-16工作地點和用工單位改變可否賠償
2020-11-08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有哪些風險
2021-01-24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因車輛丟失同時起訴停車場和保險公司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17退商業車險過程是怎么樣的,退保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5如何簽訂財產保險合同呢
2021-03-12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有哪些
2021-02-04保險理賠應該按照什么標準進行賠償
2021-01-09承包合同具有民事責任嗎
2021-01-29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適用什么程序
2020-11-12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據什么認定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