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合同法補償年限計算標準是什么?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二、計算經濟補償金參考的工資是什么?
計算經濟補償時,工作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關于一個月工資是勞動者本人月工資、本企業的職工月平均工資還是當地月平均工資,在勞動合同法制定過程中進行了討論和研究,最后規定月工資是指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之所以如此規定,主要有以下考慮:
1、保持制度的延續性,原有規定有不足的,適當進行修改。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準支付。按照該規定,月平均工資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內容,這樣的規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護低收入勞動者的權益,但失之于設計過于復雜,不利于勞動者掌握。同時也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做法不同。因此,勞動合同法統一了月平均工資的內容,這樣便于操作,一目了然。
2、講究公平性,平衡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勞動合同法規定月平均工資為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這樣的規定一方面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的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年限比較長,最初的工資可能比最后的工資要低得多,考慮到物價等因素,因此勞動合同法規定了以最近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為標準。另一方面也考慮到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應與勞動者本人的工資收入相適應。一般來說,某一崗位的工資受市場規律的調節,有的工作崗位的工資水平很高,有的工作崗位的工資水平較低。
很多時候,單位和員工解除了勞動合同,單位要承擔經濟補償金。對于支付標準和年限,勞動合同法里面有相關條款。其中明確經濟補償金的支付年限最高是十二年,標準是工作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這里要注意,如果員工的月工資很高,則計算基數不超過平均工資的三倍。
怎樣計算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拖欠工資經濟補償金是多少
競業限制與經濟補償金爭議怎么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受到網絡暴力應如何維權
2021-01-26租房合同到期后有優先居住權嗎
2021-02-09工地上工人年齡不能超過多少歲
2021-02-04驗資戶的資金如何轉出
2021-03-09口頭約定財產AA制在離婚時是否被支持?
2021-02-23不給探視權有什么后果
2021-01-30分公司負責人能否被執行
2021-02-10小孩在商場受傷怎么理賠,有哪些相關規定
2021-01-05顧客在商場購物時摔傷怎么辦,誰負責
2020-12-23欠款房咋交易律師為你支招
2021-01-13調崗原因怎么寫
2021-03-01延長假期加班企業如何發放加班費
2021-01-08投資理財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2-06農作物種植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1-01-18人身保險合同代簽效力
2021-02-20開車碰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3-13航空貨物運輸險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空運保險的險種有哪些
2020-12-25車子被撞對方全責,保險公司不賠應該怎么辦
2020-12-02企業財產保險合同指的是什么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