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合同糾紛仲裁前置的司法解釋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上條款明確說明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才能向法院起訴勞動爭議,也就是勞動爭議應仲裁前置。
二、法律依據
1、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3、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4、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5、如果追索勞動報酬可以直接起訴即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3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工資欠條為證據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請求不涉及勞動關系及其他爭議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爭議,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
6、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先予執行:
(一)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
(二)追索勞動報酬的;
(三)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
勞動合同糾紛仲裁前置的意義在于對勞動者因合同糾紛導致的相關矛盾和糾紛的處置進行了法律界定,規定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出現相關的矛盾和糾紛后,應當怎樣進行處理,在司法實踐中,雙方應當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進行處理,避免出現違反該法律規定的相關情況。
勞動合同期限內怎樣辭職
勞動合同終止確認書怎么寫
勞動合同補充協議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書面合同對方不認貨款怎么辦
2020-11-10侵權糾紛中律師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什么
2020-11-23執行董事是什么意思
2020-12-01哪些商標行為應撤銷
2020-12-22上下班工傷認定標準
2020-11-21遺贈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28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用人單位末位淘汰解除勞動合同合不合法
2021-01-03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2020-11-11勞務派遣一般納稅人如何認定
2021-03-16試用期正常離職不給工資怎么辦
2020-11-08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物保法律如何規定的呢
2020-12-11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與復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1私家車投保的注意事項
2020-12-08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什么是保險責任
2020-12-04理賠有爭議該怎么解決
2021-03-18繳納土地出讓金后是否另外繳納城市建設配套費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