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合同糾紛仲裁前置的司法解釋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愿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上條款明確說明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才能向法院起訴勞動爭議,也就是勞動爭議應仲裁前置。
二、法律依據
1、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3、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4、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5、如果追索勞動報酬可以直接起訴即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3條規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工資欠條為證據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請求不涉及勞動關系及其他爭議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爭議,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
6、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先予執行:
(一)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
(二)追索勞動報酬的;
(三)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
勞動合同糾紛仲裁前置的意義在于對勞動者因合同糾紛導致的相關矛盾和糾紛的處置進行了法律界定,規定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出現相關的矛盾和糾紛后,應當怎樣進行處理,在司法實踐中,雙方應當嚴格遵守相關的規定進行處理,避免出現違反該法律規定的相關情況。
勞動合同期限內怎樣辭職
勞動合同終止確認書怎么寫
勞動合同補充協議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增資擴股流程
2020-12-25因環保禁養關停魚塘有補償嗎
2020-11-30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的認定
2021-03-08空白背書匯票能出借嗎
2021-02-18擔保協議不寫借款人可以嗎
2021-01-20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1-24技術開發合同要約定有效期限嗎
2020-12-31取消繼承權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2怎么認定廠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海洋貨物運輸保險單
2020-12-22人身保險投保提示書基準內容包含哪些
2021-02-20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程序
2021-03-03保險合同觀察期是否屬于格式條款
2020-11-29保險合同的要約形式是什么
2020-12-30保險公司懷疑騙保不理賠怎么辦
2020-12-10轎車自燃保險公司及時理賠商家代位求償
2020-11-30保險受益權的主體
2021-03-10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協議條款不合法影響轉包效力嗎
2020-11-12交了土地出讓金的房子就可以買賣嗎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