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簽書面勞動合同時效是多久?
未簽書面勞動合同時效是1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二、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風險
1、 支付雙倍工資。《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2、 無法約定勞動者的試用期。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對新招員工就難以約定試用期,直接招用,不僅需要增加試用期期間的支出,而且容易帶來用人風險。
3、 難以穩定員工和技術人員。如果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職工可以說走就走,無需提前一個月打離職報告,法律不追究其責任。技術人員也同樣。如果用人單位與技術人員不簽訂勞動合同,不僅可以說走就走,還無需承擔培訓費用。
4、 難以保護商業秘密。每個企業或多或少有商業秘密,不簽勞動合同,無法通過勞動合同增加條款,很難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
5、 難以進行競業限制。企業要對勞動者進行競業限制,主要針對高技能人才,不簽訂勞動合同,無法通過勞動合同作出競業限制,采用其他辦法很難收效。
6、 可能導致被迫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如果用人單位被迫與勞動者簽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利益將造成較大影響。
在現有的勞動爭議案件當中,有些員工跟公司形成的事實勞動關系都已經超過了一年,在自己離職的時候,才專門對公司不簽勞動合同的這種行為去索要賠償金,像這種狀況會因為超過仲裁時效而不被受理的。
勞動合同無效影響工資支付嗎
不簽勞動合同可以交五險一金嗎?
最新勞動合同法全文(修正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法解釋對于違法借債如何規定的
2021-03-21行使留置權的條件
2020-11-13惡意低價競爭是犯罪嗎
2021-01-02注冊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嗎
2021-02-23女兒和孫子誰的繼承權大
2021-02-24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呢
2020-11-29勞動合同續簽申請書模板是什么
2020-12-10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數額是多少
2021-02-11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產假期間安排工作符合法律規定嗎
2020-11-22離職后利用公司的商業機密合法嗎
2021-02-01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新型人身保險產品謀求發展的對策
2021-02-28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顯示公平的理賠協議應當撤銷
2020-12-08保險法是如何規定固定資產投保的內容
2021-01-20車輛沒買強制險會受處罰嗎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