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落孩子名下父母是否能離婚
張女士和前夫離婚近3年,但是,張女士近期卻頻頻遭到前夫上門打砸,導火索是3年前兩人離婚時,離婚協議上將一套實際產權人為女兒姍-姍的房產劃給了前夫。
2011年,張女士和前夫協議離婚,并取得了女兒的監護權。因女兒姍-姍未成年,兩人便將六合區的兩套房產權劃歸男方所有,而其中一套房產的實際產權人是姍-姍。
之后雙方一直相安無事。但從去年開始,前夫就不斷來找張女士和她女兒,要女兒提供身份證、戶口本,并想賣掉姍-姍名下的房子。因不堪前夫的騷擾,母女倆只能在外租房。
女兒姍-姍認為,房產證上寫的是她的名字,房子應該是她的,而且1995年出生的她已經過了18周歲。
二、律師說法:監護人處置孩子財產有條件
郭*律霸師表示,未成年人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或無行為能力人,其名下的財產應由法定監護人代為管理和處分。
法定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財產享有代為管理和處分的權利,是以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為中心原則,主觀上必須是善意的,比如孩子急需醫療費、教育費,或考慮孩子財產的再投資收益等。
根據《民法通則》第18條規定,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未成年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未成年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其合法的財產。
對于監護人是否為未成年人的利益處理其財產,應結合目的、行為方式、后果等綜合認定,而且未成年子女需對“為被監護人的利益處理被監護人財產”負舉證責任。否則給未成年人財產造成損失的,會有賠償的法律責任。
三、父母離婚子女房產不能分
郭律師表示,案件中,姍-姍名下的房產系自己的合法財產,根據《物權法》第17條“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的規定,姍-姍享有名下財產的法律權利(如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權利)。
在父母雙方離婚時,該房產并不能夠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
鑒于姍-姍未滿18周歲,其父母作為監護人有代為管理的權利與義務。
而且其父并不是為了女兒姍-姍的利益才變賣房產,屬于主觀惡意,因此,該房產的歸屬,郭律師認為,系女兒姍-姍所有,父親無權變賣。
四、維權提醒:未成年人財產權益受到侵害怎么辦?
郭*律霸師表示,在案例中,姍-姍的父親多次向女兒要身份證、戶口本,想要變賣女兒名下的房產,這顯然侵害了女兒的合法權益。
如果子女是未成年人,且權益在父母離婚時受到了傷害,未成年人有權向侵害人主張權利,可由法定監護人代為維權,比如父母一方或者是親戚以及居委會等,都可依法提起訴訟。
如侵害人是法定監護人的,可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要求撤銷法定監護人的資格。如果被監護人已經成年,可以自己獨立行使訴權在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五、法律提醒:未成年人擁有獨立的財產權
李*輝律師表示,依據我國法律規定,公民不論年齡大小,也不管他們能否獨立地行使自己的權利,都具有平等的民事權利能力。未成年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可享有某些財產權利,成為財產權利的主體。
社會生活中,未成年人可以擁有個人財產,案件中姍-姍名下的房屋應視為個人的合法財產。
六、未成年人九類合法財產
1.通過法定義務人應盡的撫養義務而獲得的財產
(子女未成年期間,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物品和費用由父母提供,是未成年人最基本的合法財產)
2.通過勞動、營業所獲得的收入
(我國民法將憑勞動收入自食其力的16歲以上的未成年人視為完全行為能力人,其通過合法勞動獲得的經濟收入受法律保護。部分未成年人因具某種專長而被特定行業、部門招收錄用,像運動員、演員,所獲收入理應屬于自己)
3.參加各種競賽、評選活動,以及懸賞廣告、抽獎、有獎銷售等所獲得的獎金和獎品
4.從事文學、藝術創作或小發明創造而擁有的相關知識產權產生的相關收益
5.接受贈與或遺贈的財產
(如壓歲錢、父母以其名義的儲蓄、房產等)
6.繼承的財產
(根據繼承法規定,未成年人可以繼承父母、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的遺產,即使尚未出生的胎兒,法律亦明確遺產分割時須為其保留必要份額)
7.按照國家法律、政策規定給予未成年人的財物
(如房屋征收與補償時,按法律、政策規定所發放的補償款中屬于未成年人名下的部分)
8.行使人身損害的賠償請求權所獲的賠償金,以及行使保險關系中的利益求償權得到的保險金
9.以未成年人的個人財產從事經營、投資活動所獲的各項收益
七、立法建議:增設監督機構確立追責機制
李*輝律師表示,目前我國尚未對未成年人的合法財產保護有明確的規定。
他建議,首先,明確未成年人財產的范圍。這是保障其合法財產權的基礎屏障。家庭保護立法應當成為保護未成年人財產權的主要領域,應增設“未成年人獨立財產的范圍”的相關規定,以列舉式和概括式相結合,對財產的形態及取得的途徑予以界定。
其次,增設監督人或監督機構,以及責任追究機制。對未成年人財產的重大處分行為,須經監督人或監督機構許可后才能實施。而且,父母或監護人應盡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管理失當且主觀上有過錯的,對損害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再次,明確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財產的照顧保護職責。強化未成年人權利主體的觀念,尊重未成年人合理、適當的財產處分行為。
在家庭關系中,區分父母和子女各自所有的財產,父母應妥善管理和保護子女的財產。非為子女的利益和需要不能動用其個人財產,不能將子女的財產用于償還父母的債務或者從事高風險的投資活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產質權是用益物權嗎
2020-12-07城中村拆遷安置可以要求原地回遷嗎
2020-11-25二級傷殘標準
2021-02-15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怎樣寫
2020-11-08交通事故如何處理及交通事故處理技巧
2020-11-25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醫療服務合同的完全賠償原則有哪些
2021-03-19房產中的公攤面積怎么算
2020-12-14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有哪些
2021-01-12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偷盜車輛撞死自殺的人應當賠償嗎
2021-01-17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法律對保險合同的主體資格的要求有哪些
2020-12-17婚內買的保險離婚時能分嗎
2021-03-15保險合同解除有哪些方法
2020-11-16保險合同的主體包括哪些
2020-12-26土地出讓合同能否保全
2021-01-21單位職工住房拆遷補償給誰
2021-01-16戶口已遷出可否分得拆遷安置房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