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律師庭審技巧
1、質證對證據的質證是庭審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在一般的案件中,法官在質證結束后基本上就會產生傾向性的意見,所以質證不僅是雙方展示證據的過程,還是感知法官審理思路的過程。
法官看待證據,有點象在做拼圖游戲,一份份證據就象一塊塊零碎的圖版,法官將這些圖版銜接起來,就出現了一幅完整的圖畫,也就還原出了案件的事實。質證就是拼圖的過程。質證是圍繞雙方提供證據的三性(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來展開的,雙方對證據的爭議往往會集中在證據的關聯性上面。在陳述證據的關聯性時,律師很容易將其與已方的主要觀點聯系起來,但是,有的法官將質證理解為是對證據本身的意見而不應涉及最終的觀點,所以有時會打斷律師的發言,要求在辯論階段再陳述。
2、發問和回答問題庭審中會涉及到向對方發問和回答法官和對方的發問。在向對方發問時,對方很可能為逃避問題而回答“這個問題與本案無關”,如果律師認為問題是重要的,應當提醒法官所問問題的重要性,由法官來向對方發問,這時對方就必須明確回答了。
而法官的發問,代表了法官對案件的審理思路。法官詢問的事實可能是記載在判決書中的事實。因此,仔細研究法官的發問,很可能就會感受到法官對案件的傾向性意見。這將會成為辯論和寫作代理意見時的工作重點。故而,在回答法官問題時要特別謹慎,如果暫時還拿不定主意的話,不妨說還不清楚,待了解之后再回答。
3、形體律師在庭審中可以適度運用形體的語言,比如手勢、頭部的轉動、眼神注視的方向。運用形體的語言,可以對律師表達觀點起輔助作用,使之更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同時還體現出律師的自信心。我認為用眼神和法官、對方、旁聽人員進行交流最為重要,比如,可以用眼神向法官和對方表明自己堅定的立場,用眼神影響到對方的自信心,還可以通過觀察法官了解法官對自己所述內容的關注程度,從而判斷法官的觀點。和旁聽人員也有必要用眼神交流,這會獲得旁聽人員的支持,特別是在當事人旁聽時,眼神能滿足當事人的心理需要。眼神的交流,主要是和法官,其次是和對方,最后才是和旁聽人員。
4、辯論法庭辯論是系統陳述雙方觀點的階段,此時律師應當將證據和事實聯系起來,并結合相應的法律進行縝密論證。在這個階段,由于已對證據進行了質證,所以辯論的重點應當放在證據的證明力、證據間的關聯和適用法律上。
法庭辯論是律師最容易出彩也最容易失敗的時候,還是當事人最盼望的時候(因為法庭調查對當事人來說可能比較生硬、專業性太強,當事人的觀點不能得到充分的表達),為此,有的律師做了充分的準備,撰寫了很詳盡的代理意見,等宣判長宣布開始進行辯論后,就拿出來宣讀(電視臺播出的法治節目里這種情況也很多,蓋因電視錄相,律師壓力增大所致)我認為,法庭辯論的魅力之一就在于這是在法庭調查之后雙方觀點真刀真槍的交鋒,是“亮劍”的時候,而拿著判決書宣讀,相當于按事先設定的套路和對手過招。任何事前準備好了的書面意見都不可能將庭審中隨時出現的情況全部包括進去,即使在讀完之后再補充,也會影響現場效果。讀代理意見還會讓法官認為與其現在聽還不如庭后再看書面意見,法官對陳述內容的關注程度會降低。另外,任何寫好的文字難免會出現較多的書面用語,遠不會有即興的語言來得生動,哪怕即興的語言不甚流暢。因此,在辯論階段宣讀代理意見的做法只會使庭審效果大打折扣。但是,開庭前準備一份辯論的提綱是很有必要的。法庭辯論所使用的句式盡量用短句少用長句,還可適度用排比句、反問句、設問句,這會增加語言的感染力。多用歸謬法,順著對方的邏輯,得出錯誤的結論,這會增加說服力。
另外,辯論時應當說些什么這也是一個問題。證據很有利時,律師說話當然會理直氣壯,但是律師不可能只做占上風的案件,有的案件的確處于下風,那該說點什么?有人說:法律對你有利說法律,事實對你有利說事實,如果都不利,那就說感情吧。這話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盡然。因為有利和不利是相對的,除了極個別案件,絕大多數案件中任何一方都存在有利和不利的地方,律師在下風案件中首先要說服自己,這種說服不光是心理暗示,更是基于對證據、對法條法理的不斷研究探尋,得出真理在手的結論。律師唯有說服了自己,相信自己是真理在手的,才能在庭審良好發揮。如果在心理上已經認同對方的觀點,就難免會理不直氣不壯了。但是,這里面仍然有一個“度”的問題,這種“真理在手”的狀態不是強詞奪理,更不是顛倒黑白,而是基于法律和法律事實本身的彈性和不確定性,是解釋方法的不同。法官最怕遇到口若懸河、言之無物、強詞奪理的律師,這不僅對案件的審理無益,延長庭審時間,更重要的是,法官會擔心律師不告訴當事人不利的情勢,反而提升當事人的預期,增加調解的難度。
5、語言法庭上所用的語言,當然應當使用規范的專業術語,但如果當事人參加庭審或旁聽,則不宜使用太多,而應照顧到當事人的要求,盡量通俗易懂。比如,提到對方時用不著每次都要稱“被告”或“被上訴人”,引用法律法規時也用不著將法律法規的全稱和是第幾條第幾款都說出來,更用不著將所引用的條文全讀一遍(這些都可以在書面的代理意見中寫出來),而只要說出主要的意思即可。這樣做并不是為了遷就當事人,而是因為當事人有權聽懂他所聘請的律師在法庭上講的是什么,如果缺乏當事人的參與,哪怕只是心理上的參與,庭審將是不完整的。
質證注意事項
1、質證準備。
收到對方的證據后,應當與當事人緊密溝通,就對方提交的證據形成質證觀點,主要圍繞證據的三性(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進行。詢問當事人這些證據是否存在、真實?對我方不利的證據有否可以否認的可能?比如說傳真。這個過程同樣應當慎重,同時有否證據可以反駁對方的這些證據。同時,對于復雜的案件,我個人覺得還是要求逐一對對方的證據提出的質證意見形成文字,類似于我們的證據清單一樣,以便開庭過程中有所準備,在庭審后可以根據庭審情況的變化作修正,在提交代理詞中一并提交給法庭。同時,應當及時與承辦審判人員聯系,詢問對方的舉證期限何時屆滿,屆滿前有否補充證據等。
2、質證技巧。
總的一個原則是圍繞著“三性”進行。首先要聽清楚對方在提供這些證據所要證明的內容。緊緊圍繞對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關聯性開展開質、辯、驗、判。逐一識別、判斷。就證據來源形成是否合法、與訴求的關系、有否完全質證、是否可用推定等發表綜合意見:(1)原件/復印件;(2)證據的來源是否合法;(3)證據是否存在瑕疵、偽造的痕跡;(4)證據本身內容上是否矛盾;(5)證據與本案是否存在關聯性;(6)證據是否能達到對方所說的證明目的;(7)證據是否與無需舉證的事實相違背。如:某人生日為67年2月29日,而67年是沒有2月29日的。詞語表達有:“這份材料真實性無法確認,這份材料與本案不具有關聯性,這份證據無法達到對方所說的證明目的,這份證據來源不合法”等等。當然每個證據的質證意見均應從三性著手,質證意見要有層次感,要有條理:1、2、3、首先是合法性的確認,其次真實性,最后是關聯性。也可以從形式到內容進行表述。但是,要注意:觀點要鮮明,不要含糊其辭。
民事訴訟開庭不請律師可以嗎
1、民事訴訟開庭可以不請律師;
2、律師在訴訟中的身份是代理人,民事訴訟法規定,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委托代理人,法律中的可以就是找不找你可以自己決定的意思。
3、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
下列人員可以被委托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民事訴訟律師庭審技巧和質證注意事項如上,具體民事訴訟的律師在庭審的時候怎么樣幫助委托人取得官司的勝訴,主要得結合案件內容來定。關于民事訴訟律師庭審技巧和質證跟質證的注意事項如果你并不太清楚,可以詢問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加盟合同欺詐 合同可撤銷
2021-02-13債務擔保合同的成立方式有哪些
2020-12-07交通事故認定書司法解釋
2021-02-25無證房產怎么確權
2021-02-11該怎樣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2021-02-01對方虛假數據下簽的合同有效嗎
2021-01-10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勞動合同是實習期過后簽的嗎
2020-11-16什么叫地下保單
2021-03-18保險夠賠了個人還要賠償嗎
2021-01-25改裝后的車如何理賠
2020-11-21交通事故保險合同外的賠償應該誰來承擔
2021-01-21事故認定書對方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0-12-30對未按規定期限辦理公司登記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18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如何避免理賠糾紛受損
2020-11-27保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05家屬是否屬被保險人引索賠糾紛
2021-03-19車輛發生了保險事故因該怎么辦?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