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同中的代理。合同中的代理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概念,它泛指在合同的訂立與履行過程中所產生的代理關系。合同是商品交易的主要法律手段。隨著交易的繁榮和市場的不斷擴大,合同中所體現的各種經濟活動日趨頻繁和復雜,合同當事人不可能對各種形式的合同及每一種合同的各項內容、各個環節全部掌握,為了彌補合同當事人在這方面的局限,需要由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完成上述工作,從而盡可能減少交易中出現的糾紛,合同當事人把合同簽訂時的大量具體工作交給具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人進行,這是合同代理產生的第一個原因。另外,即使合同當事人對各種合同的相關制度比較熟悉,由于現代商品交易頻率快、周期短、次數多,再加上通訊和交通的迅猛發展,跨地區、跨國的商品交易不斷增多,合同當事人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精力上都不可能親自完成每一件有關合同的事務。所以,合同中的代理是非常普遍的一種代理。
(2)經營中的代理。在商品經營過程中,投資者本人把所有關于經營的活動委托他人代理,自己并不直接從事經營活動,代理人除了簽訂合同外還從事一切有關經營的事務。由于這種代理不是從事某一項特定的事務,而是有關經營活動的綜合性事務,故概括地稱之為經營中的代理。
(3)對外貿易中的代理。對外貿易中的代理,在我國也稱為外貿代理制。是指由我國的外貿公司充當國內用戶和供貨部門的代理人,代其簽訂進出口合同收取一定的傭金或手續費。
(4)知識產權中的代理。知識產權中的代理分為三類:專利代理、商標代理和版權代理。所謂專利代理,是指專利權人或專利申請權人在申請專利、進行專利許可證貿易或解決專利糾紛的過程中,委托具有專門知識的人以申請人的名義處理上述業務。商標代理人替商標所有人行使的職責同專利代理人替專利所有人行使的職責大致相同。例如,接受委托人的委托辦理商標注冊和續展、辦理商標許可證,對侵犯商標專有權的行為提起訴訟以及辦理其他業務。版權也稱著作權,是法律賦予作者因創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而享有的專有權利,包括人身權與財產權兩個方面。版權財產權利的實現,通常需要出版、簽訂許可合同、版權轉讓等實現。接受版權人的委托從事這些活動的人就是版權代理人。
(5)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代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民事活動中的代理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限制行為能力人的近親屬監護人。根據《民法通則》第14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具體而言,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包括以下幾種:①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②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監護人包括: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條的規定,上述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規定,是有一定順序的。一般情況下,對未成年人而言,首先應由其父母擔任監護人,只有在父母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情況下,才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擔任監護人,以此類推。但這種順序并非是絕對的,當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沒有監護能力或者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時,法院可以從后一順序的監護人中擇優確定。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例如,王某是一個精神病人,他幼年父母雙亡,有一姐姐在國外,一個哥哥在王某住所地的城市工作,祖父母、外祖父畝均在農村居住,且年事已高。由于王某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其兄、姐、祖父畝、外祖父母都不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當地居委會指定其兄為監護人,其兄不愿擔任監護人,訴至法院。法院從能夠對被監護人有效監護的角度考慮,維持了居委會的指定。確定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確定其法定代理人的前提,一旦某人被確定為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就當然成為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
第二,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未成年人的,其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精神病人的,則為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此處所述的各種代理人,只有在前面提到的限制行為能力人的近親屬中沒有監護能力或無法確定監護人而不能充當法定代理人時,才有監護人資格,并可擔任法定代理人。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民事活動的代理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民事活動的代理在立法宗旨、代理人的種類、代理產生的原因與形式、代理關系的權利義務等方面基本一致,需要加以說明的是它的兩個特殊方面:
第一,無行為能力人民事活動的代理,被代理人是無行為能力人。所謂無行為能力人,是指不能獨立參加民事活動,通過自己的行為為自己取得民事權利,設定民事義務的人。無行為能力人包括兩類: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第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民事活動的代理,在權利義務關系上,不存在所謂的與其年齡、智力、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的規定,凡屬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需實施的民事活動,都必須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來實施,或者由法定代理人委托的人來實施。除了純受利益又無損他人的行為外,無行為能力人自己實施的行為一律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的賠償標準
2021-03-12造成海洋污染的責任者和第三者分別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3-13盜補野生動物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0-11-19民間借貸可以申請仲裁嗎
2021-02-152020公司破產員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3孫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25超出勞動仲裁時效不予受理,可以再上訴嗎
2021-01-19兒子沒能力贍養老人怎么辦
2021-01-15強制執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未辦理結婚手續的財產問題
2021-03-05學生在校意外摔倒學校負什么責任嗎
2021-03-16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保險公司賺錢的方式是什么
2020-12-17保險違約責任條款有哪些
2021-03-16保險合同條款要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9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六旬母親為給兒子籌集治療費跳樓自殺,自殺能獲得保險賠償嗎
2021-02-12酒后駕車造成他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3財產險理賠怎么辦理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