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在刑法理論界似乎已成定局,即成立犯罪中止須是行為人自動停止犯罪。然而,何謂自動?卻是眾說紛紜,有主觀說,限定主觀說,客觀說,折衷說之爭,①至今尚無普遍接受的標準。理論上的爭議反映在司法實踐中,必然帶來判例的極不一致,而此種現象顯然有悖于法治的基本精神。追根溯源,回到各國對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不同立法規定中,或許可以探尋出兩者不同的“法的性格”,即本質區別,以期對司法實踐有所幫助。?在英美法系中,對犯罪中止通常作未遂罪處理,在處罰上也不作任何特別考慮。但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有大約半數的州的刑事制定法允許被告人把非因外來障礙致犯罪未完成的情形作為無罪辯護的理由。在大陸法系中,對于未遂犯多規定得減或必減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但也有例外。如1951年的《保加利亞刑法典》和1919年的《蘇俄刑法指導原則》就規定未遂犯與既遂犯同等處罰。但是,對于中止犯,各國刑法的規定幾乎是一致的,即不是免除其刑,就是減輕其刑。例如日本刑法第43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而未遂的,可以減輕其刑,但基于自己的意志而中止犯罪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刑罰”。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刑法典第23條第二款規定:“未遂可以比照既遂從輕處罰”。第24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人自動中止犯罪或主動阻止犯罪完成的,不因犯罪未遂而處罰。如該犯罪沒有中止犯的行為也不能完成的,只要行為人主動努力阻止該犯罪完成,應免除其刑罰”。意大利刑法典第56條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分別規定:“未遂犯處罰之程度如下,法定刑為無期徒刑時,未遂犯應處12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他情形,以依本刑減輕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處罰之”,“如果犯罪人自愿中止行為,只有當以完成的行為本身構成其他犯罪時,才處以該行為規定的刑罰”,“如果自愿阻止結果的發生,僅處以犯罪未遂規定的刑罰并減輕三分之一至一半。”?從我國刑法的規定來看,第23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減輕處罰”。第24條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顯然,我國刑法也同許多國家的刑法一樣,對未遂犯和中止犯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規定。對未遂犯,是“可以”從寬;對中止犯,是“應當”從寬。并且,從寬的內容也差異極大,中止犯至少可以得到減輕的待遇,而未遂犯卻是原則上至多得到減輕的待遇。當然,必須指出的是,各國對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區分方式并不相同:一是把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視為性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制度,從定性到處罰均加以嚴格區分;二是在犯罪未遂的概念和制度內將犯罪中止與其他類型的犯罪未遂,主要是普通未遂和不能未遂從處罰上加以區別。然而就其實質,各國對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所指稱的事物,卻是大致相同的。首先,區分方式的不同并不等于內容的不一致,“因己意而停止”的中止與“因障礙而停止”的未遂早已是各國立法界、司法界、學術界達成的共識,其內涵和外延是清楚明晰的。其次,從理論上講,盡管第一種區分方式的犯罪中止包括了犯罪預備階段的中止和犯罪未遂階段的中止,時空性上不同于只包含犯罪未遂階段的中止的后一種區分方式。但在司法實踐中,犯罪預備距離犯罪十分遙遠,通常不會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造成任何實質的損害,而且行為人的主觀惡性也很小,對其處罰實屬少見,更別說其中的中止階段了!故各國刑法對“因己意而停止”和“因障礙而停止”的考察焦點均放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后,犯罪既遂形成之前。本文即是從這種意義上界定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逾期貸款未償還能做抵押擔保嗎
2020-11-25醫療事故中的行政責任
2021-01-11企業拆遷詳細流程是什么
2020-11-15房屋相鄰權糾紛與時效有否關系
2020-12-20在北京找律師不要找哪一類
2021-02-102019年交通事故司法鑒定費用標準
2021-02-18改裝車輛需要什么手續
2021-01-04被強制隔離戒毒可以探視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23新婚姻法對事實婚姻的認定是怎樣的
2021-02-08商場顧客摔傷誰負責
2020-11-18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期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2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1保險中怎樣計算免賠額
2021-01-16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違約責任保險是怎樣的
2020-12-29保險代理人的類別可以分為哪幾種
2021-03-01保險公司定損價格過低,車主的修理費差距應該怎樣解決
2021-02-02保險賠償金給付的若干法律問題
2020-12-06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