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54條的規定,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有:決定再審、指令再審、決定提審和提出抗訴。
(一)決定再審
這是指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經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再審從而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一種方式。它是各級人民法院對本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所采取的方式。
(二)指令再審
這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從而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一種方式。它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各地方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實行審判監督的一種方式。
(三)決定提審
這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需要重新審理,而直接組成合議庭,調取原審案卷和材料,并進行審判從而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一種方式。它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向該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
應當指出,指令再審和決定提審都是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為便于再審案件審理時傳喚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以及就地復查證據,核實案情,一般應由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原終審人民法院再審。對于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正確,但是在適用法律上有錯誤,或者案情疑難、復雜、重大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由原審人民法院審理的情況的案件,也可以提審。
決定再審、指令再審和決定提審,都是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人民法院根據上述方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制作再審決定書。
(四)提出抗訴
這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從而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一種方式。它是人民檢察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
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第406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1)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的;(2)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3)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4)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需要提出抗訴的,由控告申訴部門報請檢察長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人民檢察院決定抗訴后,由審查起訴部門出庭支持抗訴。
最高人民檢察院發現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發現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確有錯誤時,可以直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或者指令作出生效判決、裁定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的,應當將抗訴書副本報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
人民法院在收到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刑事抗訴書后,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1.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決定退回人民檢察院。
2.按照抗訴書提供的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住址無法找到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要求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協助杏找;經協助查找仍無法找到的,決定退回人民檢察院。
3.抗訴書沒有寫明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準確住址的,應當要求人民檢察院在7日內補充,經補充后仍不明確或逾期不補的,裁定維持原判。
4.以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為由提出抗訴,但抗訴書未附有新的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7日內補充;經補充后仍不完備或逾期不補的,裁定維持原判。
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對于原判決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并將指令再審的決定書抄送抗訴的人民檢察院。對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自接受抗訴之日起1個月以內作出決定。
提出抗訴,是人民檢察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方式。人民法院根據這種方式重新審判的案件,不必制作再審決定書。
必須指出的是,人民法院決定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再審期間不停止原判決、裁定的執行。
人民檢察院依據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抗訴,亦稱再審抗訴,它與人民檢察院依照第二審程序提出的二審抗訴,都是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實施法律監督的重要方式。兩種抗訴主要有以下區別:
1.抗訴的對象不同。二審抗訴的對象是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一審判決、裁定;而再審抗訴的對象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
2.抗訴的權限不同。除最高人民檢察院外,任何一級人民檢察院都有權對同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裁定提出二審抗訴。而除最高人民檢察院有權對同級的最高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提出再審抗訴外,其他各級人民檢察院只能對其下級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提出再審抗訴。可見,基層人民檢察院只能提出二審抗訴,無權提出再審抗訴;而最高人民檢察院只能提出再審抗訴,無權提出二審抗訴。
3.接受抗訴的審判機關不同。接受二審抗訴的是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而接受再審抗訴的是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的同級人民法院。
4.抗訴的期限不同。二審抗訴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而法律對再審抗訴的提起沒有規定期限。
5.抗訴的效力不同。二審抗訴將阻止第一審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而再審抗訴并不導致原判決、裁定在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期間執行的停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去法院申請行使留置權
2021-01-02環境污染打工者有罪嗎
2021-01-25船舶留置權的留置物的修理費歸誰
2021-01-13已被抵押的房產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14公司開空頭發票負責人逃跑構成刑事犯罪嗎
2020-11-13離婚訴訟有哪些證據,離婚訴訟如何舉證?
2021-01-04連帶責任是否關系到子女
2021-02-07受要約人對要約內容變更的效力
2021-01-03買賣拆遷安置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6按份共有房產證如何辦理贈與手續
2021-01-07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勞動合同變更期限是不是可以續簽
2021-01-07競業限制對在校學生有效嗎
2021-02-23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04人身意外傷害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3適用保險合同解釋原則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4保險公司理賠時會調取監控嗎
2021-01-102020人身意外保險死亡賠償有多少錢
2021-02-12保險理賠指的是什么,保險理賠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3-17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新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