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指由于債權人的原因而無法向其交付合同標的物時,債務人將該標的物交給提存機關而消滅債務的制度。
標的物提存后債務消滅,債權人取得提存物的所有權,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是提存僅是消滅債務的措施,在雙務合同中,只有合同當事人雙方均履行了各自的義務,合同才能終止。有時,債務人雖然將標的物提存,按照合同履行了自己的債務,但與其互負到期債務的債權人并未履行對待給付的義務。為避免先行履行可能發生的風險,保證自己債權的實現,債務人可以對提存部門交付提存物的行為附條件,即只有在債權人履行了對債務人的對待債務,或者為履行提供相應的擔保后,才能領取提存物。不符合所附條件的,提存部門應當拒絕債權人領取提存物。
比如,甲乙二公司訂立了購買電視機的合同,甲公司負有交付電視機的義務,乙公司負有支付價款的義務。債務履行期屆滿,乙公司遲延受領,也未支付貨款,甲公司依法將標的物提存。為保證收回貨款,甲公司提存時聲明,只有乙公司支付了電視機價款或者提供了付款擔保后,才能允許乙公司領取電視機。如果在乙公司沒有支付價款也沒有提供擔保的情況下,提存部門將提存物交付給了乙公司,一旦乙公司領取提存物后不能支付甲公司的價款,提存部門要承擔賠償責任。提存人提存時,應當向提存部門明確告知提存受領人所承擔的對待給付義務的內容,以及對所提供的擔保的要求,比如是人的保證,還是抵押或者質押擔保。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便于提存部門交付提存物前進行審查,另一方面,也是判定提存部門責任的根據。
債權人雖然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該權利長期不行使,不僅使權利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也會給提存部門增加負擔,同時也不符合物質有效利用的原則。因此,本條規定了領取提存物的時效期間,即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內不行使而消滅。該時效期間是除斥期間,權利因時間的經過不復存在。提存物自提存之日起經過5年,扣除提存費用后歸國家所有,債權人不能再對提存物主張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傷殘賠償可否另行訴訟
2021-02-20個人征信失信會影響子女嗎
2020-11-09離婚可以要求對方不泄露隱私嗎
2021-02-02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2021-02-27常見的購房小誤區有哪些
2020-12-25聘用合同續簽日期可以提前簽嗎
2021-02-04勞動合同主體可以變更嗎
2021-02-24車輛續保要注意什么
2021-01-18新《保險法》體現三大亮點
2020-12-16小事故逃逸了還能走保險嗎
2021-02-25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施工中車輛碰撞保險賠償嗎
2021-02-13對強制保險的思考
2020-12-17土地出讓合同沒有時間合同有效嗎
2020-12-16土地網拍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03拆遷安置房名額轉讓協議糾紛怎么解決
2020-11-24營改增后拆遷安置房如何繳稅
2020-11-16淺析高速公路征地拆遷費用總承包下的征地拆遷管理
2021-02-22西關改造:與廣州舊城的情與義
2021-01-02引爆巨大內需應是城鎮化新政和舊城改造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