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其它用人單位損失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按勞動部《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勞部發[1995]223號)第六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直接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于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總額的百分之七十。向原用人單位賠償下列損失:
一、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二、因獲取商業秘密給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
賠償本條第(二)項規定的損失,按《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執行。
勞動關系解除的幾種類型
1、雙方合意解除勞動關系
在勞動合同約定的期滿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關系,未履行的勞動合同權利義務則不再履行。按照《勞動法》第24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的,沒有必要分清是誰的責任導致。
2、過失性、非過失辭退
過失性辭退即勞動者的行為違反《勞動法》和行政法規的規定,由用人單位予以辭退而解除勞動合同,勞動關系消滅。即《勞動法》第25條規定的情形;非過失性辭退是指非因職工原因由用人單位辭退職工而解除勞動合同。《勞動法》第26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情形,但是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即非過失性辭退情況):(一)勞動者患病或者因工損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致使原合同無法履行時,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3、裁員和辭職
用人單位瀕臨破產或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被裁員人
員即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勞動法》第27條對此類勞動合同的解除作了明確規定。企業富余人員辭職按國務院有關規定是允許的,同樣也導致勞動關系的解除。
4、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法》第32條規定了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3種情況:(一)在試用期內;(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招用未解除勞動合同再入職的單位是否要承擔責任,可以來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工傷勞動糾紛怎么處理,處理流程
2020-11-11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告知后可否再次申請
2021-03-06有限責任公司股權受讓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2-26網吧單位違法如何處罰
2020-11-14前罪未執行能否認定累犯
2021-03-22訂婚退婚訂金怎么辦
2020-12-22離婚后繼父能否索要贍養費
2021-03-17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是什么
2021-01-24室內裝修造成房間空氣污染承攬人應否賠償
2021-03-08單方面離職扣錢合法嗎
2020-11-13商品房外墻面的所有權到底歸誰所有
2020-12-17已登記的地役權申請轉移登記提交的材料
2021-03-17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光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0勞務合同什么法律關系
2021-02-25勞務合同要注意些什么
2021-02-20調崗方式有哪些
2020-11-16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勞動糾紛多久過期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