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給出聘用函后拒簽合同該怎么辦
案例:張某原先在一家傳媒公司任職,在網上看到XX公司的招聘信息后,向XX公司投遞簡歷,經過面試,XX公司向張某發送聘用函和聘用函回執,聘用函的主要內容為:邀請張某擔任內容總編一職,上班日期初定為2015年6月29日,報到時間為當日上午9時。屆時XX公司將與張某簽訂勞動合同及其他專項協議,期限為3年,試用期3個月。聘用函還記載該函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之一。張某同意聘用函內容并將聘用函回執親自返還給XX公司。
2015年6月17日,張某從原公司離職。次日,張某前往XX公司報到時,卻被告知公司即將開始裁員計劃并解散公司。之后,XX公司未再與張某簽訂勞動合同,張某亦未找到新的工作,雙方因此產生糾紛。
張某認為,XX公司在業務經營不善,公司已有倒閉征兆的情況下仍然招聘人員,這種做法嚴重干擾了正常勞動就業市場秩序。由于XX公司不誠信的行為,導致其突然失業,五險一金也全部斷繳,其遭受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傷害。故訴至法院,要求要求XX公司賠償其三個月的薪資共計8.4萬元。
該案一審中,XX公司辯稱,雙方并沒有建立勞動關系,其公司解散是突發事件,不是締約過失。在招聘過程中,因為其公司的其他員工突然辭職,導致公司無法運行,造成公司解散?,F在其公司正在辦理注銷手續,故其不同意張某的訴訟請求。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XX公司在張某離職前任公司第二日才通知其公司即將開始裁員計劃并解散,并導致雙方最終未訂立勞動合同。XX公司上述行為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并致使張某離職后無法與其簽訂勞動合同,XX公司應承擔張某因此產生的損失。最終,一審法院判決XX公司向張某賠償四萬元。
一審判決后,XX公司提起上訴,認為其屬于內部員工突然變動后導致公司解散,不屬于不誠信行為。
北京一中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雙方矛盾并非嚴重對立。通過積極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由XX公司賠償張某近四萬元,XX公司當場以手機轉賬形式向張某支付了相應的賠償款。
通過上述案例我們可以了解到,公司出具聘用函后,在錄取上已經和勞動者達成了合意,如果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會違反誠信原則,也會承擔相應責任。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在線法律咨詢,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提供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入股農民能占多少
2021-01-26個人申請傷殘鑒定要什么手續
2021-02-25商帳追收的作用是什么
2020-12-22合伙終結合后伙人能否要求返還股金呢
2021-03-08發明專利審查的具體步驟
2021-01-09醉駕五年能減刑嗎
2021-03-20怎樣通過申請支付令來要債
2021-02-15房屋遺產繼承公證費用怎么算
2021-02-27二手房中介常見騙術,買二手房防止上當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小產權房辦營業執照什么程序
2021-02-08簽勞務合同有什么待遇
2021-03-18勞動局的職責是什么
2021-02-09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
2020-12-17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1-01-07保監會保險代理人資格證還審理嗎
2021-01-23買保險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28保險經紀人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03保險理賠應該按照什么標準進行賠償
2021-01-09機動車保險的投保人與被保險人是否必須一致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