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勞務合同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有學者認為,根據給付的標的,合同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以財產為給付標的的合同,例如買賣合同、贈與合同、借用合同;第二類是以勞務為給付標的合同,例如承攬合同、委托合同、保管合同、雇傭合同;第三類是以共同從事一定工作為目的的合同,例如合伙合同。第二類合同可以稱為廣義的勞務合同。廣義的勞務合同即是指一切與提供活勞動服務(即勞務)有關的協議。狹義的勞務合同僅指雇傭合同,即是指雙方當事人約定,在確定或不確定期間內,一方向他方提供勞務,他方給付報酬的合同。
廣義的勞務合同大部分都已成為有名合同,受《合同法》的調整,雙方的具體權利義務在合同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如行紀、居間、保管、運輸、承攬、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等。狹義的勞務合同僅指一般的雇傭合同,由民法來調整。在這里,作為民事案由的一種,規定的是狹義的勞務合同,即雇傭合同。勞務合同是指勞務提供人與勞務接受人依照法律規定簽訂協議,勞務提供人向接受人提供勞務活動,接受人向提供人支付勞動報酬的合同。勞務合同糾紛即為以一方當事人提供勞務為合同標的,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因勞務關系發生的糾紛。
【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因勞務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適用】
處理此類糾紛的法律依據主要是《民法通則》第119條,《侵權責任法》第35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
【確定該案由應當注意的問題】
在勞務合同中,雇主處于支配地位,雇員則處于被支配的從屬地位。雖然雙方當事人的法律主體地位形式上平等,但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雇主與雇員之間的主體身份是不平等的。由于勞務合同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中未明文規定,勞務合同糾紛適用《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調整。
在審判實踐中,要注意勞務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1)主體資格不同。勞動合同的主體一方是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即用人單位,另一方則是勞動者個人;勞務合同的主體雙方當事人可以同時都是法人、組織、公民。(2)主體性質及其關系不同。勞動合同的雙方主體間存在著經濟關系,還存在著人身關系,即行政隸屬關系,勞動者除提供勞動之外,還要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服從其安排,遵守其規章制度等,成為用人單位的內部職工。但勞務合同的雙方主體之間存在經濟關系,彼此之間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勞動者提供勞務服務,用人單位支付勞務報酬,各自獨立、地位平等。(3)雇主的義務不同。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法》給用人單位強制性地規定了許多義務,如必須為勞動者交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不得低于政府規定的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等,這些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不得協商變更。勞務合同的雇主一般沒有上述義務,雙方可以自由約定上述內容。(4)調整的法律不同。勞務合同主要由民法調整,而勞動合同由《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規范調整。(5)不履行合同的法律責任不同。勞動合同不履行所產生的責任不僅有民事上的責任,而且還有行政上的責任,如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勞動行政部門限期用人單位補足低于標準部分的工資,拒絕支付的,勞動行政部門同時還可以給用人單位警告等行政處分;勞務合同所產生的責任只有民事責任—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不存在行政責任。(6)糾紛的處理方式不同。兩類糾紛的區別注意參考勞動合同糾紛案由部分的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詐騙中初始獲利的投資者是否應返還
2021-02-26憲法對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如何規定
2020-12-24交通事故未出傷殘鑒定能否起訴
2021-01-04父母離婚后法定監護人有哪些權力
2021-02-05錄音能否作為離婚證據使用
2021-02-27退婚彩禮應該怎么處理
2020-11-23請假時間累計多久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21房產解押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10工程停工買賣合同可否解除
2021-01-18建筑工程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勞動仲裁輸了怎么賠償
2021-01-04什么類型用工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2-08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
2021-03-15保險公司為什么拒絕賠償
2021-02-06代簽名出事后賴賬 保險公司多事食苦果
2021-02-17疲勞駕駛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1-24什么是保險責任準備金
2020-11-19保險理賠后訴訟風險出現的原因是是什么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