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某是某市造紙廠生產部門的一線員工,與該企業簽訂了5年的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履行期間,受當地政府加大保護自然遺產規劃的影響,該企業的生產部門不得不從A市遷移到B市,只有銷售部門留在A市。企業征求何某的意見,希望何某到B市繼續從事原有工作,而何某基于各種考慮希望留在A市。雙方經協商最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于是,企業以“雙方訂立勞動合同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雙方經協商未能達成一致”為由,作出了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何某認為企業的決定侵害了自己的權益,遂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經審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支持了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裁決企業向何某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本案中,企業因政府規劃而搬遷,屬于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情形。因此,企業與何某無法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一致意見,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是符合法律規定的。
根據《勞動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的規定,“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客觀情況”是指發生不可抗力或出現致使勞動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其他情況。主要包括:企業遷移、資產轉移、企業改制、部門撤并、經營方向或經營戰略重大調整、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等。在此,需要強調的是,適用《勞動合同法》第40條的關鍵在于“客觀情況的發生導致勞動合同無法履行”。如果沒有達到“無法履行”的程度,則應繼續履行而不能適用本條的規定。例如,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或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企業內部承包、企業分立或被兼并等情況雖然屬于“客觀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但不必然導致勞動合同的履行發生變化。另外,當出現“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客觀情況時,用人單位并不能直接解除勞動合同,而應當與勞動者協商變更勞動合同,雙方經協商未能達成一致時,才可以依據規定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在履行過程中隨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形,用人單位應當靈活適用法律規定,正確運用法律賦予的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派出所能隨便抓黨員嗎
2021-01-04調崗降薪如何處理
2021-02-26眼晴工傷鑒定的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9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什么是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區別?
2020-12-11集資房交易后房屋性質是什么
2020-12-28信用卡轉賬還貸委托協議范本
2020-12-17小產權房的物權轉移的生效要件是什么
2021-02-13按份共有房產已過戶可以贈與嗎
2021-01-23集資房上市要交什么錢
2021-01-04公司上班試用期提離職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19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資產重組職工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05雇人代班15天被除名
2021-02-20保險公司有哪些重點問題
2020-12-08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保險合同有哪些關系人
2021-02-13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0-11-16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互聯網保險渠道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