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的休息權
一、勞動者休息權內涵及法律依據
休息權是一種基本人權?!妒澜缛藱嘈浴返?4條規定:“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閑暇的權利,包括工作時間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給薪休假的權利?!薄督洕?、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7條規定:“本公約締約各國承認人人有權享受公正或良好的工作條件,特別要保證:……(丁)休息、閑暇和工作時間的合理限制,定期給薪休假以及公共假日報酬?!鄙鲜鰢H性的公約的相關規定表明了休息權具有普遍性。休息權是我國《憲法》直接賦予公民的最基本權利之一,亦是屬于《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所規定的受保護的勞動者基本權利之一。
我國《憲法》第43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我國休息權的憲法價值不僅體現了休息權是公民人人必須享有的、不可剝奪的一項基本權利,而且與中國歷史、文化和現實的特殊性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我國《勞動法》第3條不僅將休息權作為勞動者的一項基本權利加以確認,而且通過第四章的專門規定,建立了勞動者該項基本原則保證實現的具體法律制度。我國《勞動法》通過嚴格控制加班和延長勞動時間的法律規定,保證勞動者休息權的切實實現,同時還規定勞動者享有工作日內的間歇時間、兩個工作日之間的必要的休息時間、周末休假日、法定節假日、職工探親假、年休假等休息休假時間。
此外,我國還有一些法律、法規和規章等均對勞動者休息權進行規定,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全國節日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關于職工休假問題的通知》、《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關于制定(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實施細則的若干問題的意見》、《對企業單位工人、職員加班加點、事假、病假和停工期間工資待遇的意見》、《關于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通知》、《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等等,上述法律文件構成了我國勞動者休息權保障的法律制度。
二、勞動者休息權保護缺乏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國對勞動者休息權保護的法律制度有較大發展和完善,但是在現實中的落實仍存在失衡現象,原因如下:
(一)個人原因。巨大的就業壓力和生活壓力是勞動者休息權缺乏的現實原因。對大多數勞動者而言,用人單位都是具有絕對優勢的一方,而勞動者的劣勢地位迫使他們必須努力工作,不讓休假影響到用人單位對自己工作態度的評價,加劇了勞動者維護自己休息權的消極態度。同時,在社會主流觀點中,加班加點通常被看作是努力工作的表現,行使休息休假權的勞動者會被視為懶散,不認真工作的人,因而,許多勞動者明知有休息休假的權利和制度并有意愿,仍不好意思提出申請。另外,部分勞動者自身法律意識淡薄,也是休息權被侵犯的主要原因所在。
(二)企業原因。企業的逐利心理驅使其忽視勞動者的休息權,片面地追求利潤最大化。由于加班能產生巨大的眼前經濟效益,所以很多用人單位置法律于不顧,迫使勞動者延長工作時問加大工作量地勞動,以取得市場競爭優勢,獲得短期內的經濟效應。一些用人單位甚至把加班加點作為一種“企業文化”進行大肆宣揚,鼓勵勞動者犧牲自己的休息利益。這種“竭澤而漁”的管理方式,不僅嚴重損害了勞動者的身體健康及其合法權益,也損耗了企業人力資源的生產效率。
(三)社會原因。盡管我國的法律已經對勞動者的休息權進行了規定,但關于勞動者休息權的部分法律條文仍有諸多漏洞,如法律規定粗線條,缺乏可執行性,缺少必要的配套措施和實施辦法等。其次,工會在保障勞動者休息權方面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工會作為代表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組織,應當在勞動者休息休假制度的實施問題上發揮應有的作用。然而,實踐中,因為立法上的概括授權,工會和企業之間的隸屬關系等因素,使工會虛位情況加劇,從而無法有效約束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再次,在我國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勞動者權利保護因程序繁瑣、成本高而難以啟動。具體到勞動者休息權的法律保障上,也存在權利救濟機制不靈的問題?!秳趧雍贤ā分袥]有解決勞動者休息權救濟存在的問題,缺乏剛性措施的約束,導致勞動者休息權難以真正的得到落實。
三、勞動者休息權的有效保護
(一)完善立法,增強可操作性。目前《勞動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存在諸如立法缺陷、可操作性不強、處罰力度不夠等種種不足的狀況,完善《勞動法》等法律法規顯得尤為重要。法律的生命在于施行?!秳趧臃ā房梢詮拿鞔_界定“休息權”的內容,完善勞動合同文本;設計最高工時,限制“自愿加班”;明確不安排休息休假的具體情形;規范“加班協商”程序;將“補休”納入休息權糾紛解決方式等,提高其條文的可操作性,為約束用人單位的用工行為、保護勞動者合法休息權提供法律依據。同時,加強與之相對應的民法、刑法的完善,從民事規范、刑事制裁方面加以完善勞動者休息權的保護機制,提高違法成本,法律的權威與實施效果就可以顯現了。
(二)加強法制宣傳。
1、通過法律宣傳,使用人單位理解侵犯勞動者的休息權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應受法律制裁,從而提高用人單位的權利保障意識和守法意識。對于在全國或地方比較有影響力的企業,則應注重對其管理者的培訓,可采取政府組織、企業買單的形式,引導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者樹立正確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切實關心勞動者的休息權益。
2、通過法律宣傳提高勞動者自身的權利意識,不僅要讓他們知道休息權是《憲法》賦予的任何人都不能剝奪的基本權利,更要讓他們掌握應如何在休息權受到侵犯時合法有效地尋求救濟。如制作法律知識手冊發放到各企業,讓勞動者了解勞動法對勞動者權益的一般規定,熟悉相關的法律條文,尤其是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向勞動者宣講基本的維權技巧:在簽訂勞動合同時要寫清楚工作時間,盡可能地保存好勞動合同文本及相關書面材料原件,以便權益受到侵害時作為申訴或訴訟的有力證據,從而切實的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提高勞動者法律意識。
3、通過法律宣傳提高勞動行政部門的執法意識。首先要正確定位勞動行政部門的角色,只能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裁判員”,而不能錯位介入到具體的經濟活動中作為運動員。其次,增強勞動行政部門的服務意識,為勞動者提供暢通的維權渠道和切實可行的救濟路徑,杜絕行政效率低下、濫用職權等妨害勞動者維權的行為。最后,應充分發揮勞動行政部門的引導作用,加強對企業的規范和指導。
(三)培育健康的企業文化,提高執法維權的自覺性。企業文化建設是每個成功企業的靈魂,培育健康的企業文化是每個企業的責任。勞動文化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企業文化中要破除不正確的“加班=勤奮工作”的“加班光榮”論,營造“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創造價值”的良好工作氛圍。包括用人單位、勞動者都應該有重視保障勞動者休息權的意識,并將對休息權的正確認識貫徹到用人單位的實際活動之中。要使勞動者能夠積極工作,就必須創造良好的勞動環境和勞動氛圍,充分保證勞動者在自由和安全條件下工作。國家、社會和用人單位應從物質方面為勞動者更好地實現休息權提供條件,比如增設療養院、休養所、文化宮、運動場、圖書館等休閑娛樂設施,這些設施是我國勞動者實現休息權和培養健康勞動文化的重要保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超出紅線建設如何處罰
2021-03-23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能贈與嗎
2020-11-28什么食品可以申請專利
2021-02-23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
2021-01-26強迫寫欠條如何取證
2021-01-25該案贍養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0江蘇對54家機構停止委托司法鑒定,超期怎么辦
2021-02-13老公有外遇離婚財產怎么分割
2020-11-19工亡賠償金能否被強制執行
2020-12-19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多久生效
2021-01-14可變更合同的前提有什么
2021-01-01如何辦理房屋繼承公證
2020-12-04由家屬代簽解除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3-25如何把調崗做到合法合理
2021-02-25HR外包
2021-03-11哪些違法事項免責條款不能主張免責
2021-03-07被盜車失而復得引起糾紛的保險理賠
2021-01-08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2員工自愿放棄上保險后悔了上訴法院
2021-01-07如果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