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職工非因工死亡應享受以下待遇:
1.喪葬費
本企業職工平均工資2個月。(山東省標準調整為1000元)
2.一次性救濟金
其供養直系親屬1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6個月;2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9個月;3人或3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12個月。
3.供養直系親屬生活困難補助
企業職工(含離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符合領取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條件的供養直系親屬,每人每月補助標準按企業所在地調整為5類:180元、170元、150元、140元、130元。(臨沂三區為180元,其他九縣為150元)
(一)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職工遺屬的補助標準,在上述補助標準的基礎上提高20%。
(二)職工遺屬為孤寡一人者,在上述補助標準基礎上提高10%。
(三)兼有(一)、(二)項情況的,補助標準在上述補助標準基礎上提高30%。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工人與職員及其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待遇的規定:
工人與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喪葬補助費,其數額為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平均工資兩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其供養直系親屬人數,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數額為死者本人工資六個月到十二個月。詳細辦法在實施細則中規定之。丙、工人與職員因工負傷致成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后死亡時,應按本條甲款的規定,付給喪葬費及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退職養老后死亡時或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后死亡時,應按本條乙款的規定,付給喪葬補助費及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
工人與職員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供養直系親屬喪葬補助費:死者年齡在十周歲以上者,其數額為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平均工資一個月的二分之一;一周歲至十周歲者,為平均工資一個月的三分之一;不滿一周歲者不給。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
第六章關于死亡待遇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時或因工殘廢退職后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甲款的規定,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3個月作為喪葬費,并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每月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其供養直系親屬1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25%;2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40%;3人或3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50%。此項撫恤費付至受供養者失去受供養的條件時止(供養條件見第十一章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工人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退職養老后死亡時或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后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乙款的規定,除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2個月作為喪葬補助費外,并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供養直系親屬1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6個月;2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9個月;3人或3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12個月。
第二十四條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或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其供養直系親屬具有工作能力而該企業需人工作時,行政方面或資方應盡先錄用;受其供養的子、女、弟、妹有入該企業所辦學校就讀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全家有兩人或兩人以上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其共同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喪葬補助費應由其中一人領取,不得重領。
《關于調整企業職工喪葬補助費標準的通知》
(魯勞社〔2003〕53號)
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省直各企業主管部門,各養老保險省直管企業:
經研究,決定對企業職工喪葬補助費標準作適當調整。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企業職工(含離退休人員)逝世后,不分職務級別,喪葬補助費的標準調整為每人1000元,包干使用,節約歸家屬,資金按原渠道列支。
二、企業為逝世職工舉行遺體告別的費用,包括租禮堂、花圈、遺像放大等開支,由企業據實報銷。
三、按《勞動保險條例》第13條丙款和魯革發〔1972〕143號、國發〔1978〕104號文件規定辦理退職手續并按月領取退職生活費的人員,亦按照本通知規定執行。
四、本通知自2003年9月1日起執行。過去有關規定與本通知規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規定執行。
《山東省關于調整企業職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供養直系親屬生活困難補助標準的通知》
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總工會,省直各企業主管部門,養老保險省直管企業: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企業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職工供養直系親屬(以下簡稱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標準已明顯偏低。為解決遺屬的生活困難問題,經研究,決定對企業職工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標準作適當調整。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企業職工(含離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符合領取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條件的供養直系親屬,每人每月補助標準按企業所在地調整為5類:180元、170元、150元、140元、130元。
(一)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職工遺屬的補助標準,在上述補助標準的基礎上提高20%。
(二)職工遺屬為孤寡一人者,在上述補助標準基礎上提高10%。
(三)兼有(一)、(二)項情況的,補助標準在上述補助標準基礎上提高30%。
二、過去已領取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現仍符合供養條件的,可按本通知規定重新核定補助費。
三、職工死亡后,其配偶再婚的,配偶本人原享受的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應予取消,其他符合補助條件的遺屬可繼續享受補助。
四、已領取生活困難補助的遺屬,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罰或勞動教養的,服刑或勞動教養期間停止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服刑或勞教期滿后符合條件的,可繼續享受困難補助。被判處管制、有期徒刑宣告緩刑或監外執行的,可以繼續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但管制、緩刑或監外執行期間不參與調整。
五、發給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的單位,應采取定期走訪、函調等方式了解受補助遺屬的情況變化,對不再符合享受補助條件的,要及時取消其生活困難補助。
六、職工供養直系親屬條件的確定,仍按國家和省現行規定執行。
七、調整后的遺屬生活困難補助,已納入養老保險統籌項目的,從統籌基金中列支;未納入統籌項目的,由企業從原渠道列支。
八、本通知適用于各類企業及其職工。
九、本通知自2003年7月1日起執行。過去有關規定與本通知規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規定執行。
案例:
張某于1995年2月受聘于甲公司任廚工。工作期間,甲公司為張某辦理了工傷、醫療、養老保險。2012年某天凌晨,張某在家睡覺時犯腦溢血被送醫院治療兩周后搶救無效死亡,醫院出具的死亡原因為中樞性呼吸循環衰竭等。
張某發病期間,甲公司工會向該員工發動捐款共捐得善款2.11萬元,全額交由張某家屬,另甲公司墊付了1.2萬元的醫療費。
張某死亡后,家屬要求公司給予賠償。在得不到要求時,便采取"在公司辦公場所吵鬧、堵公司大門"等行為。
一、公司須承擔賠償責任嗎?說明原因:
公司不需要承擔工傷賠償責任,也不需要承擔非工死亡賠償責任,張某系非工死亡,因單位正常為張某繳納了保險,張某可至社保中心結算申請理賠支付。
公司承擔工傷賠償責任的前提在于,張某死亡符合工傷認定條件,可以通過工傷認定部門認定為工傷,但本案中張某死亡,是在家中睡覺時犯腦溢血所致,并非是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由于工作原因死亡,并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應認定為工傷和第十五條視同工傷的條件。因此,公司不需要承擔工傷賠償責任。
張某系非用工死亡,因公司已經正常為張某繳納了養老保險,因此根據相關規定,公司不再承擔非工死亡賠償責任,張某可至社保中心結算申請理賠支付。非工死亡待遇,不同地區可能略有不同,以上海為例,現在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喪葬補助金:2個月的上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供養直系親屬救濟金:按照本人工資確定,其中供養1人者,為6個月;供養2人者,為9個月;供養3人及以上者,為12個月;3、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每月五百多元,,供養直系親屬沒有收入來源可要求按此標準支付,如果收入低于標準,可以要求差額補足。4、2010年1月1日起,企業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在執行原政策規定的基礎上,增發一次性救濟費6000元。
二、面對這種吵鬧的行為,公司該如何面對?政府該起到什么作用?
首先,公司的態度,還應多關懷張某家屬,盡量使張某家屬得到人性化關照。協助張某家屬辦理非工死亡的理賠手續,并對張某家屬進行法律解釋。其次,如果張某家屬仍然無力取鬧采取影響公司正常經營的行為時,應堅持按照法律規定操作,明確表示,不會因為張某家屬的無理取鬧,能使張某家屬多獲得賠償。在仍無法使張某家屬放棄極端方式時,可以采取報警,要求派出所來維持單位的正常經營秩序。
政府在該事件中可起兩個作用:第一,維持單位的經營秩序,不能使違法極端的行為,破壞公司的秩序和經營,引導張某家屬通過正常渠道來維護權益。第二,因為政府有一定的公信力,可居中調解,但是調解應以法律為依據,根據法律來處理賠償事宜。若你對此比較感興趣,可來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索賠
2021-01-02三級醫療事故的判定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6公司未購買工傷保險如何賠付
2020-11-19預防性侵權請求權是什么
2021-02-17法定代表人與法人代表人有哪些差異
2021-01-02什么是空頭支票,空頭支票是不是空白支票
2020-12-20質押的匯票要解押才能背書嗎
2020-12-28贍養費能訴前提前支付嗎
2021-02-28子女有贍養能力低保能辦嗎
2021-01-11冒領退役軍人傷殘撫恤金如何處罰
2020-12-28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程序
2021-03-07人身保險合同終止條件是什么
2021-01-02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申請人身保險理賠所需資料有哪些
2020-11-27二手車能否超出其轉讓價格進行理賠
2021-01-11交強險十級傷殘保險公司能陪多少錢
2021-01-25新保險法與財產保險理賠有什么不同
2020-12-30保險利益的內容有什么
2021-02-15裝寬帶 個人信息遭遇“代理傷”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