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法律體系包含在相關部門規章和一些地方性法規中,如1996年《勞動部關于企業員工流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7年《國家科委關于加強科技人員流動中技術秘密管理的意見》,《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珠海市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等。但是,在法律層面,沒有專門與《競業禁止協議》相關的立法。因此,在沒有統一的科學標準的情況下,如何確定競業禁止協議的效力是一個問題
在確定競業禁止協議的效力時,最重要的是在員工、雇主和社會利益之間找到平衡。競業禁止的根本目的是盡量減少雇員在受雇期間掌握企業商業秘密對企業可能造成的損害。它是企業保護商業秘密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禁止競爭構成了對員工勞動權和擇業權的限制,限制了員工利用從工作經驗中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在熟悉的領域工作和謀生的自由。它具有明顯的不平等性,簽訂的合同基本上都是由對方操縱的,不言而喻,它對員工的生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本協議不能違反公共秩序或良好習慣。英國法官納賴勛爵認為,在特殊和合理的情況下,允許限制交易和干涉個人行為自由。合理的限制是唯一的依據。所謂合理性,是指為了合同相關方的利益和相關的公共利益是合理的。[1] 因此,受法律保護的競業禁止協議必須合理,并滿足以下要素:
首先,競業禁止的目的只能是保護商業秘密,簽訂競業禁止協議的企業方應當是商業秘密的權利人,即必須有商業秘密,這是競業禁止實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企業無法證明其商業秘密的存在,競業禁止協議將因缺乏保護而不具有約束力。對方-員工應為因其職位而接觸或可能接觸企業商業秘密的人員,而不是籠統、無原則地將所有員工包括在內。任何人在受雇期間不可能接觸商業秘密,不得成為競業禁止的對象。但是,對于董事和經理而言,無需另行約定,因為根據《公司法》的規定,競業禁止是他們的法定義務。第三,競業禁止的期限是適當的。在國外,競業禁止的最長期限為五年。目前,中國基本形成了競業禁止最長期限不超過三年的共識。[2] 在司法實踐中,具體時限應根據行業情況、員工個人情況、商業秘密性質、商業秘密期限等靈活控制,一般情況下,離職后最好不超過2-3年。然而,對于高科技領域來說,由于其技術和產品的快速升級,競業禁止期不應太長。從國外法學的角度來看,競業禁止的期限有縮短的趨勢。[3] 根據我國的現狀,高新技術產品的競業禁止期不應超過一年。具體來說,可以根據不同行業和技術更換周期的長短來規定限制期限,以防止企業規避法律,阻礙新技術的開發、傳播和利用,限制工人參與合法的市場競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車發生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3-06有限合伙承擔什么風險
2020-12-02欠條可以直接執行嗎
2021-01-31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兒童在商場受傷賠償問題是怎樣的
2021-01-29“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產品責任險條款(涉外)
2021-02-14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哪些原因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1-03-18以房養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究竟哪些險種可將地震劃為承保責任范圍內
2021-01-20誰需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2-06拆遷時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3-06住宅樓能做土地出讓嗎
2021-02-12如何判斷二手房是不是拆遷
2020-11-08拆遷補償的宅基地能轉賣嗎
2021-03-11河道整治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由誰制定
2021-03-20門市公司拆遷補償嗎
2020-11-26拆遷獎勵是什么,國家有什么文件規定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