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某紡織廠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上訴:20名簽訂《勞動用工合同》的員工不辭而別,導致企業未能按時交貨,導致企業向供應商支付8萬元違約金。紡織廠要求員工賠償因違約給企業造成的損失。但仲裁委員會聽證后作出的裁決超出企業預期,企業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無效;企業有加班,員工不承擔違約責任去年駐馬店市一家紡織廠收到了一批訂單。由于訂單量大,時間緊,為了按時交貨,企業決定緊急招聘一批員工。于是,上蔡、平輿、新蔡等地先后招收了20名農民工。企業車間主任以車間的名義與這些員工簽訂了為期三個月的勞動合同。但一個月后,這些工人因為“工作太累,加班時間太長”而不辭而別。員工離職導致生產人力不足,企業因未按時完成訂單被訂貨方罰款8萬元。憤怒之下,紡織廠決定向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上訴,要求調查20名農民工的違約責任,并賠償企業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
無效勞動合同是否具有法律約束力?
經審理,仲裁委員會認為,首先,簽訂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應當具備法定主體資格。用人單位必須具有依法承擔和履行勞動合同的能力,具有法人資格或者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單位。在這種情況下,紡織廠以車間的名義簽訂了雇傭合同。車間不具備法人資格,不具備獨立承擔責任的能力。因此,由于用人單位主體違法,勞動合同無效。根據《勞動法》第18條,“無效勞動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無法律約束力。”第二,為了保證及時供應,企業加班違反勞動法律法規。仲裁委員會依法作出上述裁決勞動爭議案裁決后,企業和員工均表示不會向法院提起訴訟。該紡織廠車間主任馬某在得到裁決后表示:“當時被認為是短期合同,因此他沒有以工廠的名義與員工簽訂雇傭合同。”他說,勞資糾紛給企業造成了損失,但也給了他們一個法律教訓:“簽訂雇傭合同還必須具備主體資格。“
紡織廠的行政主管也表示,今后將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如果企業確實需要短期工,可以以法人的名義向其非法人機構辦理授權委托,然后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避免用人單位出現違法主體問題。同時,他也希望農民工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要求,雙方進行公平的談判,不滿意就不要離開。這樣的結果對企業和員工都是不利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物業私攬小區廣告收入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17被判過刑的能參加村委會主任競選嗎
2020-12-10律師函有什么法律效力,律師函有什么法律作用
2021-02-07外商投資法中的13條稱的特殊經濟區域是什么
2021-03-07申請著名商標的條件如何規定
2020-12-2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什么時候完成
2021-03-06新三板掛牌鎖定期是多長時間
2021-03-26釣魚執法是否具有合法性
2020-11-12怎么收集離婚證據
2021-01-05員工打架能直接開除嗎
2021-03-14多子女家庭財產繼承怎么分配呢
2020-12-24離婚財產保全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3-21左拐車和直行車相撞怎么處罰
2021-03-24已登記的地役權的可以單獨申請登記嗎
2021-02-15房地產轉讓要按照什么程序辦理
2020-12-24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c1駕駛證實習期飲酒駕車扣12分怎么處理
2021-01-12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公司裁員賠償范圍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12投資理財保險的定義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