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駕駛公司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時,受傷的王將劉、車主公司和保險公司告上法庭,并要求三方賠償14.48萬元以上的損失。近日,北京市延慶縣人民法院裁定,被告保險公司賠償原告醫(yī)療費和傷殘賠償金5.8萬元,被告劉和他的公司連帶賠償了王先生33400多元
法院認定劉先生是被告公司雇用的司機。2007年11月19日,劉的車輛與原告王駕駛的農用車相撞,導致兩輛車損壞,王和車上乘客受傷。公安局交通隊認定王和劉對事故負有同等責任。劉在一次交通事故后被公司解雇。隨后,王某將劉某,車輛公司和保險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三被告賠償醫(yī)療費用,,住院伙食補貼和精神損害賠償共計14.48萬元
法院認定,機動車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保險公司應當在機動車第三人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內賠償,不足部分按照各自過錯的比例分擔責任。因此,被告保險公司作為被告劉駕駛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的強制責任保險人,應當在機動車強制保險限額內賠償原告王的合理經濟損失。被告公司聘請劉某駕駛車輛,雙方形成法律關系,如果雇員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給他人造成損害,雇主應承擔賠償責任,如果雇員有重大過失,應與雇主承擔連帶責任。雖然劉被解職,但事故發(fā)生在其履行職責期間,依法不能免除。因此,對于保險公司賠償以外的損失,被告劉和雇主公司應按照責任比例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因此,法院根據(jù)民事立法的最終歸責原則作出上述判決,車輛的實際所有人,即劉的公司,必須與劉一起承擔責任,因為該公司是控制車輛并從中受益的人,對人身傷害的發(fā)生具有過錯和因果關系。在本案中,王作為被害人,有權選擇直接責任人作為被告,并要求其承擔責任。但是,為了更好地保障其權利的實現(xiàn),他也可以選擇車輛轉讓人承擔責任。因此,即使劉在事故發(fā)生后被公司解雇,公司也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職工工傷申請流程
2020-12-21房屋財產侵權訴訟時效是怎樣規(guī)定的
2021-02-05怎樣行使翻譯權
2021-03-11如何尋求知識產權的刑事救濟
2021-02-07銀行轉賬能證明贍養(yǎng)費嗎
2020-11-16發(fā)生交通事故訴訟糾紛要做些什么
2020-11-13多份遺囑之間有沖突,該怎么辦
2021-01-29訂立合同時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法規(guī)怎么處理
2020-12-21行政訴訟再審被駁回怎么辦
2021-02-22如果房產被抵押房產證有顯示嗎
2021-02-21私自改造租的房屋算違法嗎
2021-02-07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在校學生實習期間受傷是否算工傷
2020-12-04勞動糾紛人事需要負責嗎
2021-02-08產品質量責任保險
2021-01-18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保險合同是不是單務性合同
2021-03-13賠款收據(jù)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jù)
2021-03-12保險公司不認交警判的責任怎么辦
2021-03-17被列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有什么權利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