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他們都是公司的股東,并且被公司任命或雇用擔任某些管理職位,那么這些雙重身份的工人或員工在被解雇或辭職后如何看待或處理他們與公司的勞動爭議?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此類糾紛很多,有時難以處理
此類案件涉及兩種法律關系:一種是雇傭和履行職責形成的勞動關系;第二種是由資本或專有技術形成的股東權益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員工與公司、普通員工之間勞動關系的形成具有特殊性。作為公司的高級職員,他們是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及其主體資格形成的,也就是說,這些高級管理人員與公司的勞動關系的出現突破了勞動關系的基本法——勞動法,通過《公司法》中特殊員工的雇傭和解雇而形成和消除。因此,《公司法》對勞動關系法的適用,不僅應考慮勞動法的適用,也應考慮公司法中對高級雇員勞動關系的特殊規定的適用。這些高管被解雇后,勞動關系終止。他們與公司的勞動關系以公司的任命或雇傭為基礎。這是公司高級員工之間的一種特殊形式的勞動關系。在被任命或聘用之前,他們與公司沒有勞動合同關系。被解雇后,除非他們同意公司的新任命或像其他工人一樣簽訂勞動合同,否則不能說他們有實際的勞動關系。他們與公司之間存在的只是法律規定的合同義務
如果沒有股權關系,對于此類純勞動爭議,從實體法的選擇來看,勞動仲裁委員會和人民法院只能根據現行勞動法的規定和精神進行審判和裁決。但是,我國《勞動法》等法規、規章及相關解釋僅對勞動關系終止后雙方的合同后義務作了簡要規定,如辦理社會保險轉移、出具《勞動關系終止證明》,歸還工人保管的物品和財產移交程序
這里還有一個共同而棘手的問題,即高管被解聘后,雙方對高管是否及時歸還相關有形和無形財產存在爭議,特別是如何計算因未能及時歸還相關財產而造成的損失?《勞動法》及相關法規沒有規定
在這種情況下,民法中的侵權責任賠償原則不能簡單適用。《勞動法》的勞動權利本位思想客觀上要求勞動者在違反法律規定后,他們對雇主的責任是適度和有限的,因為工資和行業風險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對于雇主的流失,我們不僅要考慮因違法和違約而造成的直接財產損失,還要考慮這種損失與工資之間的差距。只有在合理考慮這兩個因素后,結果才能真正公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才能做到合法轉租
2021-01-22父母尚未喪失勞動能力可以分割兒子死亡賠償金嗎
2021-01-07申請認定馳名商標的三種途徑是什么
2021-03-12借款人向銀行貸款還不上跑了擔保人要替他償還債務嗎
2021-02-03夫妻財產贈與時財產歸誰
2020-12-20哪些房產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
2021-03-23決定離婚有什么法定條件
2021-03-12一般網貸逾期多久上征信
2021-02-09胎兒能不能行使繼承權
2020-11-23單項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2-23房屋中介費收取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6集資房如何辦理可上市產權
2021-03-21勞動合同終止是否包括勞動合同解除
2020-11-19員工不辭而別多久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1-03-20哪些情形勞動者解除事實勞動關系嗎
2021-03-22關于拖欠工資和調崗事宜征詢
2021-01-16索要民工工資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17人身意外險多久生效
2021-01-29產品責任的主體有哪些
2020-12-15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