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設工程合同的概念與逾期付款違約責任。在建設工程合同合法有效的情況下,雙方在合同中約定違約金和逾期付款利息。發包人未按約定支付工程款的,能否適用合同,同時賠償違約金和逾期利息?我認為關鍵是要分析遲延履行違約金和逾期支付利息的法律性質和法律關系。第二,逾期支付利息和遲延履行違約金的法律性質。1逾期付款利息的性質。對于逾期付款利息的性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適用法律的解釋》第十七條規定,利息的性質是法定孳息?!苯ㄔO工程施工合同中,發包人應當向承包人支付工程價款。在許多情況下,特別是建設工程已經竣工,發包人所欠工程價款的數額已經確定,雙方的關系已經轉化為簡單的債權債務關系。因此,本條規定,發包人欠工程價款的,即使合同中對所欠工程價款的利息沒有約定,發包人也應當支付工程價款的利息?!薄@⒌男再|屬于法定孳息,逾期支付的利息實質上屬于違約方占用對方資金取得的不當收入。在合同法律關系中,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的,應當賠償另一方當事人的損失,包括違約金法定孳息的損失。逾期利息的法律性質在我國現行立法中有所體現。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對工程價款利息的計算和支付標準有約定的,按協議辦理;無協議的,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規定:“商品房買賣合同未約定違約金數額或者損失賠償金的計算方法,違約金的數額為:違約金或損失賠償金可參照以下標準確定:逾期付款的,未付購房款總額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逾期貸款計息標準計算。”工程款逾期支付違約金的性質是一方因過錯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合同,應當按照合同或者法律規定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數額的款項。我國《合同法》在承認違約金的懲罰性的同時,強調了違約金的賠償概念。一方面,違約金的數額是“根據違約情況”確定的,即違約金的約定應當估計一方違約給另一方可能造成的損失,并且不應當約定與原損失不相稱的違約金數額。另一方面,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數額低于違約造成的損失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適當增加,使違約金與實際損失大致相等。這清楚地反映了違約金的補償性。將違約金作為違約救濟措施,既可以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又可以鼓勵當事人積極從事貿易活動和經濟流通。同時,《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約定的違約金高于實際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適當減少?!绷硪环矫姹砻?,法律允許違約金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損失,明顯大于部分,對違約方具有懲罰性作用。如果合同中規定了違約金,有意違約的一方將衡量其違約的后果。如果違約金具有明顯的懲罰性,特別是當違約金超過違約所帶來的利益時,任何理性人在權衡利弊后都會選擇繼續履行合同。由于《合同法》奉行的是自愿原則,當事人對懲罰性違約金仍然可以明確約定。只要這些規定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它們仍然有效。法律除了對當事人施加心理壓力外,還避免了違約后計算損失和舉證損失的麻煩,使當事人能夠迅速確定自己應承擔的具體責任。因此,發包人不支付工程價款的,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當事人約定逾期支付工程價款違約金的具體數額或者計算方法的,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支付違約金。三是在違約金與利息的關系上,確認未償工程款利息為法定孳息,與工程款本金具有附屬性后,不難判斷是否可以與違約金一并使用,特別是在最高法對建筑合同糾紛的解釋明確之后。一般認為,違約金是指當一方違約時,即不履行或不符合約定條件時,根據違約情況應當向另一方支付的一定數額的款項。由此可見,違約金是承擔違約責任的一種方式。《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不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合同法》第114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違約造成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增加違約金;約定的違約金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適當減少違約金。該條明確規定了違約金的性質和功能、國家干預(即調整違約金)以及賠償損失數額的約定。它明顯不同于作為法定孳息的利息,具有附屬于本金的性質。我國立法和司法實踐都承認違約金具有賠償和處罰的雙重性質,但賠償是主體,處罰是輔助,是對損失賠償的補充。
在我國,沒有法律明確規定違約金和利息不能同時適用。如果說違約金在工程款利息計算完畢后不能適用,對遵守合同的承包人顯然是不公平的。當然,當承包人主張利息和違約金一起使用時,如果發包人認為違約金過高,要求減少,那就另當別論了。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處理。司法解釋第二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要求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依據,按照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考慮履行合同,應當對當事人的情況、過錯程度、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進行衡量和判定。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所造成損失的30%的,一般可以認為是第二款規定的“高于所造成的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務融資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1-07公司被起訴能夠破產嗎
2020-12-10結婚彩禮什么時候給
2021-01-15同居子女撫養協議樣本
2021-03-17怎么申請交通案件支付令
2020-11-23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接管決定應載明內容
2021-02-22擔保合同應該采取什么形式
2021-01-06網賭立案后會怎么處理
2021-02-27單位集資房屬于什么類型的房子
2021-02-08如何支付經濟補償金
2021-02-22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差別
2020-12-13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投保人壽保險后輕易退保會有什么后果
2021-01-29保險合同變更申請書的內容
2021-02-06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從本案談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規范和認定
2021-02-15保單是假的,由誰負責
2021-01-14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注意什么
2020-11-22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保險責任
2021-01-07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