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念解釋
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將會計的“一般原則”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規定了八項原則,即可靠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理解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重要性原則、謹慎性原則和及時性原則。第二,會計核算必須遵循上述八項原則,在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可靠性原則是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會計工作中提供信息的目的是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提供會計信息應當內容真實、數量準確、數據可靠。堅持會計可靠性原則,就是客觀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在開展會計工作時,要正確運用會計原理和方法,準確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所提供的信息要經得起核查,核實其真實性。
如果企業的會計工作不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基礎,不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那么會計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甚至誤導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導致錯誤在決策過程中。相關性原則會計的主要目的是為相關方的決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所提供的信息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沒有影響,不能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就不具有相關性。
信息的價值在于它與決策相關并有助于決策。相關會計信息可以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對過去的決策進行評價,確認或修改一些預測,具有反饋價值;相關會計信息也可以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預測和決策,具有預測價值。堅持會計相關性原則,就是要求相關人員在收集、處理、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為特定目的提供的會計信息,可以不以財務會計報告的形式提供,也可以以其他形式提供。按照可理解性原則的要求,會計記錄要清晰,會計科目對應關系要清晰,文本摘要要清晰,數字量要準確,使會計信息使用者準確、完整地掌握信息內容,更好地利用信息。
在會計工作中,要堅持理解性原則,會計記錄要準確、清晰;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時,要做到依據合法、賬目對應清楚、文字摘要完整;編制會計報表時,必須保證項目鉤稽關系清晰,項目日期完整,編號準確。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和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不能清晰、易懂和使用,就不符合可理解性原則的要求,也不能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可比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使所有企業的會計核算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礎上。只要是同一交易或事項,應采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處理方法的統一是保證會計信息相互比較的基礎。不同的企業可能位于不同的行業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在不同的時間點。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能夠滿足決策的需要,便于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企業應當遵循可比性原則的要求。在某些情況下,經濟業務的本質可能與其法律形式脫節。因此,會計人員應根據經濟業務的本質來選擇會計政策,而不是拘泥于經濟業務的法律形式。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并不總是充分反映其實質內容。為了使會計信息能夠反映其所要反映的交易或事項,必須以交易或事項的本質和經濟現實為基礎,而不是僅僅按照其法律形式進行會計核算和反映。例如,在融資租賃形式下,雖然承租人不以法律形式擁有該資產的所有權,但由于租賃合同約定的租賃期限較長,接近該資產的使用壽命,在租賃期屆滿時,承租人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權利;在租賃期內,承租人有權控制資產并從中受益。因此,從其經濟本質來看,企業能夠控制其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因此在會計上,以融資租賃形式租賃的資產被視為租賃企業的資產。重要交易或事項的重要性原則,應當單獨詳細反映;不重要、不會導致投資者和其他相關方決策失誤或誤解的交易或事項,可以合并粗略反映,從而節約提供會計信息的成本。對資產、負債、損益有重大影響,能夠進一步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處理,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允許和準確披露;對于次要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不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簡化。重要性原則直接關系到會計信息的成本效益。堅持重要性原則可以使提供會計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對于那些不重要的項目,如果我們也采取嚴格的會計程序,分別核算和反映,會計信息的成本將大于收益。
在評估某些項目的重要性時,結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會計師的專業判斷。總的來說,我們應該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從性質上看,當某一項目可能對決策產生一定影響時,屬于重要項目日;從數量上看,當某一項目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時,也屬于重要項目日。在資產評估和損益確定中,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或金額可供選擇,則應選擇能夠降低當期凈資產和凈利潤的方法或金額。需要指出的是,謹慎性原則并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置各種“秘密編制”。否則,就是對謹慎性原則的濫用,將被視為重大會計差錯,需要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企業的經營活動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企業在面對不確定因素需要作出專業判斷時,應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能高估資產或收入,也不能低估負債或費用。例如,企業應定期或至少在每年年末,對可能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減值準備,充分體現會計信息更正的謹慎性原則。會計信息的價值是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經營決策。會計信息具有及時性,即使是客觀的、可比的、相關的會計信息,如果不及時提供,對會計信息使用者沒有意義,甚至可能誤導會計信息使用者。如果企業會計核算不能及時進行,會計信息不能及時提供,將不利于企業的經營決策,也不符合及時性原則的要求。在會計核算過程中,要堅持及時性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即經濟業務結束后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憑證。(2) 及時處理會計信息,即及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漏診應否承擔民事責任
2021-03-07公司經營期限一般幾年
2020-12-08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3婚前財產子女繼承公證書怎么立
2021-02-27中國保監會的主要職責是什么
2020-12-19廣告中說明賠償屬于要約邀請嗎
2021-03-11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伯父贈與房產給侄兒怎么交稅
2021-02-23證明房款是誰付的,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1-02-09法院會拍賣唯一住房嗎
2021-03-19高級管理人員怎么簽合同
2021-03-04工廠私自解除勞動合同怎么維權
2021-03-13辭退老員工屬于非法辭退嗎
2021-03-22坐飛機購買航空意外險有必要買嗎
2020-12-09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國外飛機延誤賠償是怎么樣的
2021-03-09人身保險合同轉讓的分類
2021-03-05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范本
2021-02-04某公司訴張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27財產保險公司允許解散嗎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