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增加了“待處理財產的損益”科目,用于計算待處理財產的價值和待處理財產的損益,如出售資產的處置、盤盈、盤盈等但是,原行政單位會計制度規定的盤盈盤虧的物料和固定資產,應當直接計入收支。這一變化反映出新制度要求行政單位重視資產處置。新制度下,“未決財產損失和盈余”科目的會計內容更加復雜。其中,資產核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資產核銷包括按新制度核銷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逾期三年以上,有確鑿證據表明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經批準核銷。
逾期3年以上的預付款,有確鑿證據表明所購資金和服務無法收回,經批準后予以核銷。已完工不能形成資產的,經批準后注銷。
無形資產預計不會給行政單位帶來服務潛力或經濟利益的,經批準后,注銷其賬面價值。
轉入“待處理財產損失及超額”時:借:待處理財產損失及超額借款:應收賬款借:待處理財產損失及超額借款:其他應收款借:待處理財產損失及超額累計攤銷(核銷無形資產)貸:預付款、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報批核銷:借:其他應收款貸:待處理財產損失和超支貸:支出貸:待處理財產損失和超支貸:資產資金-預付款、在建工程、無形資產貸:新的財產損失和超支貸處理制度更加細化會計準備,但仍有一些不明確的規定核銷應收賬款。
對于逾期3年以上的應收賬款核銷,有確鑿證據證明無法收回的,新制度規定“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應轉入“其他應付款”等科目,但除了“其他應付款”外,還沒有明確規定哪些科目可以轉讓。筆者認為,租賃資產形成的應收賬款與出售資產形成的應收賬款應當分開處理。
根據新系統,“應收賬款”賬戶用于計算租賃資產、銷售材料等的應收賬款以及收到的商業匯票。
對于尚未收到的款項或因租賃或出售資產而收到的商業匯票,應借記“應收賬款”賬戶,貸記“其他應付款”(租賃資產)和“待處理財產的損益”(出售資產)賬戶。
批準核銷時,借記“其他應付款”,貸記“待處理財產的損益”;以后收回時,借記“銀行存款”,貸記“金融應付款”。
本規定適用于租賃資產逾期不能收回的情形。但出售資產形成的應收賬款逾期超過3年,且未收到返還的,經批準核銷后,將出現“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的借貸不平衡問題。
例如:一個行政單位出售20臺舊電腦,價值2萬元。電腦已寄出,錢已存入銀行,電腦原價6萬元,折舊3.6萬元,運費100元現金。會計處理如下(單位:元):
將計算機的賬面價值轉入“待處理財產的損益”科目時:
借:待處理財產的損益——待處理財產的價值為24000
累計折舊信貸:固定資產60000出售時,收取價款并支付運費:
借方:資產基金固定資產
貸方:待處置財產的損益——待處置財產的價值24000
借方:銀行存款20000
貸方:待處置財產的損益——待處置凈收益20000
借方:待處置財產的損失和盈余——處置凈收入100
貸方:庫存現金100
結轉凈收入:
借方:待處置財產的損失和盈余——處置凈收入19900
貸方:應付財務賬款1990 0
假設上述示例中的資金暫時未收到,則第三個分錄為:
借方:應收賬款20000
貸方:未決財產損失和盈余-凈收入20000
第五個分錄將不進行。如果在一段時間后及時收到付款:
借方:銀行存款20000
貸方:應收賬款20000
借方: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盈余處置凈收入19900
貸方:財務應付賬款19900
如果未收到付款收到并逾期3年以上的,轉入“待處理財產的損益”科目:借方:待處理財產“損益-待處理財產價值20000”貸方:應收賬款20000經批準核銷時,“待處置財產損益”的余額不再轉入“其他應付款”等科目,而是沖減“待處置財產損益”明細科目,出售時支付的費用作為支出凈額轉入“支出”。借方: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盈余,待處理凈收入20000;貸方: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盈余,待處理凈收入20000;借方:支出100;貸方:待處理財產的損失和盈余,待處理凈收入100。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賠償多少錢
2021-01-2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三
2020-12-17部隊士官多大可以結婚
2021-01-12拆遷維權委托律師需要多少費用
2020-12-18商標續展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1重婚罪的追訴時效是多久
2021-01-16政府出讓土地要交印花稅嗎
2021-01-09沒領結婚證算事實婚姻嗎?
2021-01-18什么是指定委托收款
2021-01-02擔保合同的擔保期限怎么確定
2021-02-22如何確定被繼承人的債務范圍?
2020-11-24集資房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05什么類型用工可以簽勞務合同
2021-02-08勞務輸出的內容
2021-03-02協議離婚財產分割是否有效
2020-11-18哪些糾紛屬于勞動爭議糾紛
2021-03-19被辭退還扣工資嗎
2020-11-29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新車投保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1-28未履行必要勘驗義務 保險公司應承擔理賠責任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