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指公民死亡時個人合法財產,包括收入、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也就是說,遺產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是公民死后留下的財產;二是必須是公民自己所有的財產;三是必須是合法財產。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成為遺產。
因為房屋承租人不是公有房屋的所有人,他只有居住權和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不屬于他的個人合法財產。如果承租人在房屋拆遷前死亡,因為承租人的原身份無法得到補償,這種身份利益不能作為遺產分割。(一)城市房屋拆遷補償的繼承被征收房屋屬于房屋所有人實際居住和使用的,上述補償全部歸房屋所有人所有。被征收房屋不是房屋所有人實際居住和使用的,一般認定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歸房屋所有人所有,搬遷、停業補償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房屋所有人死亡的,依法繼承房屋所有人的征收補償款。業主有遺囑的,按照其遺囑辦理。沒有遺囑的,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由法定繼承人繼承。采取產權交換方式的,被征收人作為被征收人取得的產權交換房屋也按上述繼承原則辦理。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原則上分為房屋補償和宅基地補償。地上財產(即房屋)的補償款原則上應歸房屋所有人,即房屋所有人所有。房屋所有人死亡的,拆遷補償按繼承處理。至于宅基地補償,由于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具有很強的身份屬性,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無償提供給集體成員,并按戶計算,減少一戶人口,共同享有宅基地使用權由家庭的其余成員使用。因此,能否作為繼承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3) 城市公共住房承租人死亡后的拆遷補償能否作為遺產處理。由于公房的福利性和公租房的行政性特點,共同居住的人一般需要特定的條件,比如在城市常住,共同居住兩年以上沒有其他住房條件。在公房承租人與共住人并存的情況下,如果拆遷發生在承租人死亡前,拆遷款中至少有一半屬于承租人,由承租人自行決定。他死后,這筆錢作為遺產,由他的繼承人繼承。如果拆遷發生在承租人死亡后,那么所有拆遷款一般應屬于其他共住人,而不是作為承租人的繼承。
我們提醒您,遺產是指公民死亡時留下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公民的收入、住房等合法財產。集資房拆遷補償是遺產,可以繼承。必須由合法繼承人繼承。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咨詢我們的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事故達成賠償協議,還能反悔讓法院撤銷嗎
2021-02-09過失決水罪辯護詞是怎樣的
2021-01-13輕傷害量刑標準2020
2021-01-29下班后兼職違反勞動法嗎
2020-11-28《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關鍵點解讀
2021-03-22第三方支付有哪些弊端
2020-12-25同等責任書我簽字了對方不給錢怎么辦
2021-02-20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新三板掛牌所需主要文件
2021-03-06退婚彩禮應該怎么處理
2020-11-23辦理房地產抵押登記須知
2021-02-28商業銀行法中的關系人是指什么
2020-11-15買二手房中介起什么作用
2021-03-09欠薪多久屬于自動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6合同期間公司調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意外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2-06影響出口產品責任險費率的因素有哪些
2020-11-26飛機延誤險可以賠償嗎
2021-03-142020年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