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指公民死亡時個人合法財產,包括收入、房屋和其他合法財產。也就是說,遺產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是公民死后留下的財產;二是必須是公民自己所有的財產;三是必須是合法財產。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成為遺產。
因為房屋承租人不是公有房屋的所有人,他只有居住權和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不屬于他的個人合法財產。如果承租人在房屋拆遷前死亡,因為承租人的原身份無法得到補償,這種身份利益不能作為遺產分割。(一)城市房屋拆遷補償的繼承被征收房屋屬于房屋所有人實際居住和使用的,上述補償全部歸房屋所有人所有。被征收房屋不是房屋所有人實際居住和使用的,一般認定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歸房屋所有人所有,搬遷、停業補償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房屋所有人死亡的,依法繼承房屋所有人的征收補償款。業主有遺囑的,按照其遺囑辦理。沒有遺囑的,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由法定繼承人繼承。采取產權交換方式的,被征收人作為被征收人取得的產權交換房屋也按上述繼承原則辦理。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原則上分為房屋補償和宅基地補償。地上財產(即房屋)的補償款原則上應歸房屋所有人,即房屋所有人所有。房屋所有人死亡的,拆遷補償按繼承處理。至于宅基地補償,由于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具有很強的身份屬性,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無償提供給集體成員,并按戶計算,減少一戶人口,共同享有宅基地使用權由家庭的其余成員使用。因此,能否作為繼承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3) 城市公共住房承租人死亡后的拆遷補償能否作為遺產處理。由于公房的福利性和公租房的行政性特點,共同居住的人一般需要特定的條件,比如在城市常住,共同居住兩年以上沒有其他住房條件。在公房承租人與共住人并存的情況下,如果拆遷發生在承租人死亡前,拆遷款中至少有一半屬于承租人,由承租人自行決定。他死后,這筆錢作為遺產,由他的繼承人繼承。如果拆遷發生在承租人死亡后,那么所有拆遷款一般應屬于其他共住人,而不是作為承租人的繼承。
我們提醒您,遺產是指公民死亡時留下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公民的收入、住房等合法財產。集資房拆遷補償是遺產,可以繼承。必須由合法繼承人繼承。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咨詢我們的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管轄權異議答辯狀
2020-12-15買賣合同10萬元貨款打官司律師費多少錢
2021-02-17什么是婚姻自由,婚姻自由的保護措施是什么
2021-02-06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合同法關于單方終止合同的條件
2020-11-13個人獨資企業能否履行合同責任
2021-03-20疫情期間房屋過戶可以延期嗎
2020-11-27房屋中介負的法律責任都有哪些
2021-03-18勞動合同期限未滿可以辭職嗎
2020-12-24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加班費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3工資應當以什么形式按什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2020-12-04遲到可以辭退嗎
2021-03-15旅游意外險保單索賠流程是什么
2021-02-20豪車車主為省修車費騙保構成什么罪
2020-12-25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修理廠內倒車撞人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人身傷害事故?
2020-12-03車讓人放火了保險賠嗎
2021-01-11車禍受害人能告保險公司嗎
2021-01-27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