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法典》將于2021 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屆時,與《民法典》(Civil Code)相沖突的條款將失效,相關司法解釋也將失效。新頒布的司法解釋將取代《民法典》生效前的規(guī)定:
簽訂合同可使用公章或合同章。根據(jù)《合同法》第35條,當事人以合同形式訂立合同的,合同在雙方簽字或蓋章時成立。就當事人而言,他們不過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自然人訂立合同時,通常由訂立合同的自然人簽字或蓋章;法人和其他組織一般與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組織負責人簽訂合同或者加蓋單位公章。我國《合同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加蓋何種印章。現(xiàn)實中,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公章有多種類型,包括合同專用章、財務專用章、行政專用章和各部門公章。一般來說,合同專用章和行政專用章均可作為合同專用章。財務專用章和各部門公章的有效性取決于具體情況。如果僅證明了拖欠金額(企業(yè)間報表)等財務問題,則財務印章也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jù)《合同法》第23條,簽名或蓋章是一種選擇關系,即簽名或蓋章,或兩者兼有。這三種情況對于合同的形成具有相同的含義。在簽訂合同時,人們往往重視印章的作用和意義,甚至有人認為印章比簽名更重要。事實上,這是一個誤解。印章(即印章)的使用等同于印章所有者(即印章代名人)的簽名,印章的效力等同于簽名的效力。印章之所以具有認證功能,是因為印章可以用來替換和重復替換簽名,有時具有省力的效果。由于印章很容易偽造,印章的名義所有人(即印章上注明姓名的印章所有人)很容易與實際控制人分離,因此印章的證明力基本上低于簽名的證明力。在交易活動中,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簽名,因為簽名與簽名人之間關系的確定性遠遠大于印章與印章代名人之間的關系。只要對方親自簽字,其簽字的有效性和證明力就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得到保證。
基于以上,我將整理出合同上哪種印章有效的相關內容。可見,公司一般有公章、財務章和合同專用章。簽訂合同時,可使用公章或合同章。合同簽字蓋章后生效。如果您對此有更多疑問,Leba將提供專業(yè)的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行為補充責任是什么,常見類型有哪些
2020-12-03公安局有權沒收違法所得嗎
2020-11-22產(chǎn)品質量投訴書怎么寫呢
2020-11-08房產(chǎn)訴訟期間可否居住
2021-02-11交通調解協(xié)議書能否反悔
2020-12-22裝修事故免責合同是否能夠免責
2020-11-09為什么要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24工廠為什么簽勞務合同
2021-02-08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國家對標準工作時間是怎樣規(guī)定的
2020-12-10勞動仲裁由誰來裁決
2021-03-19國外飛機延誤賠償是怎么樣的
2021-03-09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房多錢少購足人身保險再投資方為御險上策
2021-03-13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guī)定
2021-01-10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司機在交通事故后逃逸保險公司是否應理賠?
2020-11-19單方交通肇事為什么理賠難
2021-01-11訂立建筑工程承包合同,應當遵守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10公房交了土地出讓金還是公房嗎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