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關于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6條規定,勞動合同的終止是指勞動合同一方或雙方在合同終止后,但在合同全部履行之前,因某種原因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行為。勞動合同解除可分為三種類型:協議解除、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由一方依法解除,也可以由雙方協商解除;合法終止是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或本合同的規定,可以在未經雙方同意的情況下終止勞動合同,并且可以自然或單方面提前終止合同的效力;協議終止是指合同當事人出于某種原因,完全自愿協商,在相互同意的基礎上提前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終止是從勞動合同訂立到履行的一個可預見的中間環節。勞動合同的合法終止是維護勞動合同雙方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如何補償單方面終止勞動合同的損失(1)非過失解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或者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相當于每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沒有最高限額,同時應支付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貼。對患有嚴重不治之癥的,還應當增加醫療補貼。大病增加不低于醫療補貼的50%;不治之癥的增加不得低于醫療補貼的100%。或者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后,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相當于每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但最多不得超過12個月。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雙方協商不能達成變更勞動合同的協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雇主將支付相當于工人在本單位工作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但沒有最高限額。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2)經濟性裁員經濟補償。用人單位因依法整頓瀕臨破產,或者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需要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給予經濟補償。單位每滿一年將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但沒有最高限額。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3)用人單位逾期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責任。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如果用人單位未按規定向勞動者提供經濟補償,除全額經濟補償外,還應按經濟補償金額的50%支付額外的經濟補償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達不到傷殘如何賠償
2021-03-24律師事務所異地提供法律服務,收費如何確定
2021-03-09哪些房產糾紛可向法院起訴
2021-02-13公司并購和收購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18交通事故賠償技巧有哪些
2021-03-23能否對道路交通事故證明提起訴訟
2021-03-01個人合伙企業中合伙人對內責任怎么認定
2021-02-16酒后駕車如何處罰
2021-03-02胎兒親子鑒定的方法及效力是什么
2021-03-26員工激勵股權是否為贈與協議
2021-01-17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買二手房之前需要做哪些功課呢
2021-03-17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財物被他人毀壞后后可否要求他人和保險公司都賠償
2020-12-08保險合同的中止是什么
2021-02-02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保險合同有哪些必備條款
2020-12-19購買車險后還需注意哪些細節
2021-02-17保險原則有哪些
2020-11-29土地出讓金與劃拔價什么區別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