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關于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6條規定,勞動合同的終止是指勞動合同一方或雙方在合同終止后,但在合同全部履行之前,因某種原因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行為。勞動合同解除可分為三種類型:協議解除、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由一方依法解除,也可以由雙方協商解除;合法終止是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或本合同的規定,可以在未經雙方同意的情況下終止勞動合同,并且可以自然或單方面提前終止合同的效力;協議終止是指合同當事人出于某種原因,完全自愿協商,在相互同意的基礎上提前終止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的終止是從勞動合同訂立到履行的一個可預見的中間環節。勞動合同的合法終止是維護勞動合同雙方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如何補償單方面終止勞動合同的損失(1)非過失解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或者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相當于每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沒有最高限額,同時應支付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貼。對患有嚴重不治之癥的,還應當增加醫療補貼。大病增加不低于醫療補貼的50%;不治之癥的增加不得低于醫療補貼的100%?;蛘邉趧诱咴缕骄べY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后,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相當于每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但最多不得超過12個月。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雙方協商不能達成變更勞動合同的協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雇主將支付相當于工人在本單位工作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但沒有最高限額。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2)經濟性裁員經濟補償。用人單位因依法整頓瀕臨破產,或者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需要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給予經濟補償。單位每滿一年將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但沒有最高限額。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3)用人單位逾期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責任。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如果用人單位未按規定向勞動者提供經濟補償,除全額經濟補償外,還應按經濟補償金額的50%支付額外的經濟補償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級醫療事故是指什么情況及相關賠償
2021-03-05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4普通累犯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2021-01-292020女方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0-12-062020新婚姻法有什么改變
2021-03-19何為商業銀行的合并,商業銀行的合并會產生怎樣的效力
2021-01-03如何分割夫妻財產
2020-11-27勞務承包合同適用什么法
2020-12-05工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1恢復勞動關系一裁終局是否適用
2020-12-31保姆提供勞務致人損害由誰擔責
2020-12-30抵押物被另賣他人怎么辦
2020-12-26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被保險人范圍及人壽保險理賠申請人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1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2020飛機航班延誤賠償
2021-02-15保險合同中經常被使用的有哪些條款
2020-11-15保險合同的變更可以表現為什么
2021-02-17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完成時間是多久
2021-03-08中國保監會有權檢查外資保險公司哪些狀況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