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補償的平均工資基數是否應計算“十三年終工資”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工資總額構成規定》第四條規定,工資總額由以下六部分組成:(1)小時工資;(2) 計件工資;(3) 獎金;(4) 津貼和補貼;(5) 加班費;(6) 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十三年終獎金和工資”是獎金的性質,是工資總額的組成部分。因此,在計算經濟補償的平均工資基數時,雇主應計算“前十二個月工資”內工人的十三年年終獎金和工資。經濟補償的平均工資基數能否扣除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費用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社會保障和住房公積金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一定比例繳納。雇主每月為工人代扣代繳并最終進入工人個人社會保障或公積金賬戶的個人部分是貨幣收入,當然屬于工資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在計算經濟補償的平均工資基數時不能扣除。經濟補償的平均工資基數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后工資
對于這個問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平均工資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后工資,但《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經濟補償的工資基數是根據勞動者應得的工資計算的,根據財政部2001年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一次性補償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的通知》第1條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經濟補償、生活補貼和用人單位發放的其他補貼)收入低于當地職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三倍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出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對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的經濟補償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
上述規定表明,職工取得的經濟補償金必須高于一定總額才能征稅;職工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金低于當地職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的三倍的,免征個人所得稅。因此,本公司不能從中扣除個人所得稅在計算工資基數時應納稅,經濟補償的平均工資基數應為稅前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規定跳槽需要求支付違約金合法嗎
2021-01-08各級行政機關有哪些
2021-01-25假釋期間什么情況會被收監
2020-12-28老人有退休金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0-12-31商業銀行接管從什么時候開始
2021-02-18什么情況下能約定服務期
2021-01-03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
2021-03-14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效力及缺失
2021-01-22人壽保險的理賠和糾紛解決
2020-11-1710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21人身保險有怎樣的特征
2021-03-23人身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規定
2020-11-26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財產保險意外傷害險種的理賠流程
2021-03-22投保人以賠償協議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變更是否應予以支持?
2020-12-26車禍死者身份不明也可保險理賠
2020-12-22保險合同中出現的哪些條款無效
2020-12-12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保險代位追償權如何轉移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