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對外貿易法關于反傾銷的原則性規定,《反傾銷條例》中仍有許多“靈活條款”和一定程度的政府自由裁量權。例如,《反傾銷條例》第6條原則上規定,傾銷幅度應當通過比較進口產品的出口價格與正常價值來確定,但在如何比較的具體問題上,只規定“應當公平合理地進行比較”至于如何把握“公平合理”的標準,則是一個靈活性的問題。《反傾銷條例》第九條僅原則上規定了“累積評估”:“如果反傾銷調查涉及兩個以上國家的進口產品,可以累積評估相關進口產品的影響。”對于如何進行累積評估以及累積評估的標準沒有具體規定。類似情況包括第10條中的“國內產業”和第35條中的“反傾銷規避措施”
在對國內產業的適當保護方面,中國的反傾銷法充分利用了GATT規定的這一權利,并注意如何把握“適當保護”的問題。因為過分強調自我保護不僅會限制正常貿易的自由交換,而且很容易導致其他國家的報復。世貿組織總干事薩瑟蘭曾指出,近年來的事實證明,越是發達國家使用反傾銷手段,如美國,其對外貿易遭受的損失就越大。在體現關貿總協定“非歧視、非差別待遇”原則方面,中國的反傾銷法不按國家大小、貧富差距、意識形態和經濟類型的不同而分別對待,而是按同一標準和程序對待。在各種涉外法律制度中,互惠原則是一項基本原則,反傾銷法當然也不例外。長期以來,中國在反傾銷問題上深受外國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因此,我們應該采取“以自己的方式對待他們”的政策。這與“不歧視和不歧視”的原則并不沖突。《對外貿易法》第七條規定:“任何國家或者地區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產品采取歧視性禁止、限制或者其他類似措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該國家或者地區采取相應措施。”《反傾銷條例》第四十條規定:“任何國家或者地區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產品采取歧視性反傾銷或者反補貼措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該國家或者地區采取相應措施。”在體現關貿總協定的透明度原則方面,反傾銷條例具體體現在第17條中:“……傾銷和損害初裁確定時……由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宣布”;第十九條:“……進行調查的,可以向利害關系人發放調查問卷,進行抽樣調查;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要求,應當向所有利害關系人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第二十一條:“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應當允許申請人和利害關系人查閱本案材料,但屬于保密的除外。”等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母去世房產繼承順序是怎樣的
2020-12-14公司股份是否應當作為婚前財產進行分割?
2021-02-03滿五年的經濟適用房能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23哪些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17商業銀行出租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0-11-12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室內裝修造成房間空氣污染承攬人應否賠償
2021-03-08行政訴訟超過半年沒有結案怎么辦
2021-01-03勞動保護的措施有哪些
2021-01-05實習協議重要嗎,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公司可以對孕婦的崗位隨便調整嗎
2020-11-21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哪些情況下可以變更保險合同的主體
2021-01-15順利理賠八大秘訣
2020-12-20房屋保險包括哪些房屋保險不賠償的情況是什么
2021-03-12保險單能否辦理抵押貸款
2020-11-20車禍保險賠付多少錢
2020-11-24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批準設立的保險公司登記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2-25保險受益權的變更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