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拒絕與其員工簽訂雇傭合同,但只要事實上的雇傭關系已經形成且存在人事糾紛,法院將予以處理。近日,省高級法院公布并開始實施《關于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有關問題的意見》,明確了人事爭議案件的范圍。據悉,這是中國法院發布的第一份審理人事爭議案件的規范性文件。本文件的哪些方面值得您注意?本報記者請省高院研究室主任為您作權威性解釋。就業事實的形成仍然可以起訴省法院今后受理的人事爭議案件,但仍必須以人事爭議仲裁為前置程序,即法院不受理未經仲裁的人事爭議案件。據介紹,因辭職、解聘、履行勞動合同等原因發生的人事爭議,當事人可以在收到人事爭議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或復議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應當受理;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特別提醒:雖然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尚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拒不接受仲裁裁決的當事人仍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法院不接受職稱評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接受職稱評定、工作安排調整和不定期考核評價。但《意見》明確規定,雙方爭議不屬于本院受理的人事爭議案件范圍。《意見》還規定,事業單位與職工之間因技術份額、知識產權歸屬、利益分配等發生的糾紛,以及因合同發生的糾紛,不屬于法院受理范圍,但履行合同涉及工資的除外,福利和終止雇傭合同。該負責人還表示,人事仲裁委員會仲裁的事項不屬于法院受理范圍,當事人對仲裁結果不滿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法院將裁定不受理或駁回當事人的訴訟。但是,雖然不屬于人事爭議案件的范圍,但屬于本院管轄的其他類型的案件,本院仍應當受理。該負責人在提到《勞動法》解決人事糾紛時解釋說,審判程序適用《勞動法》的有關規定,案件的實質處理適用《人事法》;但是,《人事法》未規定有關職工勞動權利的內容的,適用《勞動法》的有關規定;人事法律、法規、規章和人事政策規范性文件未作規定的,參照《勞動法》執行。《意見》還規定,事業單位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不違反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內部規章制度,只要向職工公開,就可以作為法院審理案件的依據。此外,人事爭議案件只能由雇主所在地或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基層法院管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漲工資不兌現怎么維權
2021-03-01法律顧問聘請合同怎么寫
2021-03-02雙倍退回定金合同還需要履行嗎
2020-12-20傷殘評定前應準備的材料有哪些
2021-02-19雙方合伙公司財產怎么分配
2021-03-12婚前貸款買房,離婚房產怎么分配
2021-01-21如何進行商場受傷索賠
2021-03-10合同期滿后公司終止合同應該怎樣補償
2021-03-24強制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1-01-26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0-12-29強險范圍內保險公司是否要賠償人身損失呢
2021-02-18飛機航空管制延誤賠償
2020-11-20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的管理內容是什么
2021-03-22傷者死亡駕駛員駛離現場全責保險公司怎么賠付
2021-01-16非法營運出事故保險賠嗎
2021-01-22財產保險理賠的方式方式有哪些
2021-01-20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義務
2021-03-24“保險最大誠信原則”在保險理賠中的適用
2021-02-12如何理解無過失責任險?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