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定金合同糾紛的十大規則包括定金罰則的適用規則、定金實際數額大于或小于約定數額的處理規則、遲延履行或其他違約的處理規則,部分履行合同的處理規則、按合同約定不支付定金的處理規則、合同約定定金和約定違約金的處理規則等,請閱讀下文。押金是在合同訂立或履行前支付一定金額的保證金。支付定金的一方稱為定金支付方,接受定金的一方稱為定金接受方。根據存款合同糾紛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存款合同糾紛的解決應遵循以下規則。(1) 保證金罰則的適用規則。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當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定,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支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抵價或者追回。支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義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義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二)實際支付的定金數額大于或者小于約定數額的。簽訂定金合同后,應當支付定金的一方實際支付的定金超過或者少于約定金額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定金合同視為變更;接受定金的當事人提出異議,拒絕接受定金的,定金合同無效。《擔保法》規定,定金合同自定金實際交付之日起生效。由于定金合同尚未生效,所以當然不能強制付款。但定金合同是買賣合同的從屬合同,交付定金是主合同項下的義務。筆者認為,如果定金不交,可以催告履行,如果仍然不履行,可以解除合同。(3) 延遲履行或其他違約的處理規則。最高人民法院通過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因一方遲延履行或者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處以定金可以應用。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因此,在實踐中,一方當事人遲延履行合同的,應當按照遲延履行部分在合同內容中的比例適用定金。(四)部分履行合同的處理規則。
定金是擔保的一種形式,其功能是保證主合同債務的履行,因此擔保的范圍應為全部債務。如果完全不履行,則應支付押金。部分不履行的,不履行部分仍在擔保范圍內,保證金的效力仍對其具有約束力。根據公平原則,不履行部分適用保證金處罰。當事人未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的,按照未履行部分占合同總額的比例計算未履行部分的固定金額,并適用定金。因此,筆者認為定金不適用于部分履行合同的觀點是錯誤的。(5)未按合同支付的定金的處理規則。
在雙方確定定金的條款和金額后,定金合同不立即生效,以雙方實際支付為準,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如果一方不支付定金,合同就無法執行,那么拒絕支付定金的一方是否締約過失應當承擔責任嗎?筆者認為,定金合同不承擔過失責任,當事人不訂立合同。同時,我們不能確定當事人的違約行為,更不能判斷當事人的違約責任。因定金合同無效,對方不主張定金的,視為雙方放棄了對定金條款和金額的擔保權。(6) 合同中規定的押金和罰金的處理規則。《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當事人約定違約,約定支付違約金的一方,另一方當事人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從本條的規定可以看出,在合同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和定金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如果一方當事人違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的條件,即另一方當事人違約選擇權,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定金條款,但二者不能同時使用。現實中,有些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了違約金和定金。當一方違約時,另一方要求使用違約金和押金條款。如果我們選擇適用違約金條款或定金條款,可以彌補違約造成的損失;違約金相當于一方違約給另一方造成的實際損失。一般來說,守約方可以根據違約金條款賠償對方違約造成的損失。當然,當定金條款對守約方有利時,守約方也可以適用定金條款,并根據定金的處罰來彌補自己的損失。(七)合同保證金的處理規則。無論主合同是否成立,定金合同均有效。最高人民法院日前通過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合同保證金問題作出了詳細明確的規定。《解釋》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當事人約定以定金作為訂立主合同的擔保的,支付定金的一方拒絕訂立主合同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取定金的一方拒絕訂立主合同的,應雙倍返還定金。”本條是對合同定金的解釋。合同保證金又稱合同保證金。實踐中,當事人違反合同保證金的,依照《擔保法》第八十九條的規定處理。
(8)終止押金的處理規則。
終止保證金在實踐中的適用存在疑問。定金交付后,交付定金的一方可按合同約定以定金損失為代價終止主合同,收取定金的一方可按定金雙倍返還為代價終止主合同。筆者認為,在實踐中,應當允許部分當事人以定金為代價解除合同。對方當事人因實際履行合同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此時,主合同無法執行。適用定金處罰后,不排除損失一方向對方要求損害賠償。守約方損失大于定金收入的,承擔定金的一方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合同終止后的賠償責任可以依照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的規定確定。(9) 押金不適用。
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導致主合同不能履行的,不適用定金。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所體現的原則,因不可抗力或不可歸責于雙方的事故致使合同無法履行的,退還定金。既然雙方都沒有過錯,就應該免除責任,既不應該互相賠償,也不應該受到懲罰,所以押金應該退還。不可抗力或事故部分影響合同履行的,部分免除責任,其余按一方因過錯不能履行合同處理。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生不可抗力或者事故的,不免除責任。(x) 如果合同不能履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誹謗誣陷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9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的罰款力度是怎樣的
2021-02-27近似商標駁回復審能成功嗎
2021-01-27解除收養關系糾紛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04勞務合同安全免責是否有效
2020-12-22存單質押孳息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1-02-18廣告中說明賠償屬于要約邀請嗎
2021-03-11銀行抵押合同簽了會不放款嗎
2021-01-13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
2020-12-11危房改造不批如何投訴
2021-01-28雙方在什么條件下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8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應該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0-11-17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05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6辭職后用人單位不辦理保險交移
2021-03-01保險公司定損不合理怎么辦
2020-11-21購買汽車保險怎么選擇銷售商
2020-12-30互聯網保險的優勢是什么
2021-01-03分紅保險的特點與分配方式分別是什么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