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會與永川市規劃建筑有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
上訴一案
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2004)渝一中民終字第486號
上訴人(原審
被告)羅慶會,男,1973年10月15日出生,漢族,居民,住永川市肖家沖。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住所地:永川市瀘洲街29號。
法定代表人李光明,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蔡運明,重慶市新源
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余澤雨,公司職工。
上訴人羅慶會因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永川市人民法院(2003)永民初字第198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原審審理查明:原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院于1994年5月經永川市編委成立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隸屬于永川市建;又于2001年6月在機構改革中經批準改制為國有企業;于2002年7月22日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再次改制,并制定了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實施方案,該方案第五條第一款規定:企業改制后,在職職工由改制后的新企業接收,職工原合同勞動關系予以終止,與新公司重
簽訂勞動合同,工齡連續計算,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由新企業連續上繳。職工醫療費由改制后的企業承擔,實行醫療保險社會統籌后,由新企業按規定向有關部門繳納;第二款規定:在職職工不愿意重新簽訂勞動合同的,視為自動
解除勞動合同。鑒于原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院的凈資產不足以安置原企業退休職工,要求
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由職工向公司提出申請,公司按照《勞動法》規定,每一年工齡給予一個月基本工資予以一次性
安置補償,今后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均由個人向有關部門繳納。2002年9月2日,該方案經過原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院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并由職工代表簽名確認(含本案上訴人羅慶會),同年12月28日,該方案經政府審批同意實施。原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院改制為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上訴人羅慶會于1995年7月進入原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院工作,2003年6月,上訴人羅慶會根據企業改制實施方案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書面向原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院提出了解除勞動合同關系的申請,要求解除與其的勞動關系,并要求被上訴人給予一次性安置補償費(金),被上訴人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于同年6月16日出具書面證明,證明上訴人羅慶會已不在被上訴人處工作。但被上訴人沒有按改制方案向上訴人羅慶會支付安置
補償金。2003年7月8日,上訴人向永川市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委裁決由本案被上訴人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支付本案上訴人安置補償金7856元(982元/月×8個月)。2003年9月23日,被上訴人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不服仲裁裁決提起訴訟,要求對上訴人羅慶會不予補償。
另查明,上訴人羅慶會在原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院企業改制過程中,向被上訴人入股并成為
股東。上訴人在解除勞動合同前,職工工資按原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院的工資分配制度方案執行,包括崗位工資和設計產值包干提成(即上訴人辯稱的效益工資)兩部分,上訴人羅慶會的崗位工資270元/月。
原審法院認為:原告企業的改制實施方案,經過了全體職工代表大會和有關部門的同意,該方案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未違背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原、被告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且庭審中雙方均認可按該條款予以補償,故對原、被告雙方具有約束力。被告向原告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申請后,要求原告給予安置補償符合該款規定,原告理應按該款規定給予被告安置補償,被告在原告處的工齡為8年,應得補償2160元(270元/月×8個月)。原告訴稱對被告不予補償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遂判決如下:由原告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5日內給付被告羅慶會因解除勞動合同應得的安置補償金2160元。
案件受理費320元,其他的
訴訟費300元,合計620元,由原告負擔。
宣判后,原審被告羅慶會不服上訴,理由:改制方案中第五條二款中的“基本工資”不是嚴謹的法律用語,上訴人認為“基本工資”是指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
勞動者的平均工資,一審法院根據自己對“基本工資”的簡單理解支持原告的訴請不當。請求:1、
撤銷一審判決;2、判決被上訴人一次性支付上訴人羅慶會安置補償費15225.18元;3、由被上訴人承擔全部訴訟費。被上訴人永川市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認為:“基本工資”是指崗位工資,不應包含效益工資。原審判決正確,表示服判。
在
二審中,雙方當事人對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無異議,唯對改制方案第五條第二款:“每一年工齡給予一個月基本工資予以一次性安置補償”中的“基本工資”的理解產生了歧義,上訴人羅慶會認為:“基本工資”應是“崗位工資”加“效益工資”;被上訴人認為:“基本工資”就是“崗位工資”。
現本院結合二審查明的事實和雙方當事人爭議的焦點,評判如下: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相關的
勞動法規的規定,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工單位沒有法定的義務要向勞動者支付安置補償費。本案中,上訴人羅慶會要求被上訴人支付安置補償費是依據被上訴人制訂的、經過全體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和有關部門批準的企業改制方案的規定,該方案的規定并未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應屬有效,雙方均應按該方案的規定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對改制方案第五條第二款:“每一年工齡給予一個月基本工資予以一次性安置補償”中的“基本工資”的理解。本院認為,1、從“基本工資”文字上理解,“基本”應該是固定的,不應是不確定的;2、從該企業職工工資結構狀況看,“基本工資”不應理解為是職工的全部工資,“基本工資”應是相對穩定的工資部分;3、雖然對“基本工資”沒有法定解釋,但也不應將“基本工資”理解為是根據職工涉及產值為變動基數的效益工資。上訴人羅慶會要求將“基本工資”理解為崗位工資加效益工資不符合實施方案的真實意思,原判將基本工資理解為崗位工資符合本案的實際情況。
綜上所述,上訴人羅慶會上訴理由不能成立,其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正確,本院依法予以維持。為此,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受理費320元,其他訴訟費300元,合計620元,由上訴人羅慶會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蒲 宏 斌
代理審判員 申 和 平
代理審判員 劉 毅
二 0 0四年 三 月 十 日
書 記 員 孫 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