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東民終字第155號
上訴人(原審被告)楊明月,男,一九四五年二月三十日出生,漢族,墾利縣建林鄉利林村農民,現住該村。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林獻,男,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日出生,漢族,墾利縣建林鄉利林村農民,現住該村。
委托代理人趙景志,山東城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楊明月因農業承包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墾利縣人民法院(2001)墾民初字第12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楊明月、被上訴人劉林獻及其委托代理人趙景志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上訴人于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四日與墾利縣永安鄉人民政府簽訂了一份《土地承包合同》,該合同載明:上訴人至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五日起到二00 二年九月份止,承包永安鄉人民政府土地3000畝,承包期限為三年,承包費共計五十萬元,承包費一次交清。在承包期限內,上訴人有權對該承包土地進行經營、管理。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三日,被上訴人欲從上訴人處轉包土地50畝,雙方約定每畝75元,承包期為三年,被上訴人即交給上訴人土地承包費11250 元。一九九九年八月,被上訴人只從上訴人處轉包了5畝土地,其余45畝土地未承包。庭審過程中,上訴人主張該45畝土地的承包費10125元,被上訴人曾經向其催要過,因當時沒有分完地,所以上訴人為被上訴人出據了欠條一份,不到半個月就將錢還給了被上訴人,同時抽回了欠條,合同條沒有抽回,有證人梁吉榮作證。被上訴人對上述事實則未提出異議證據。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原審法院依法對證人梁吉榮所作的調查筆錄中,梁吉榮陳述“。 . . . . . 有欠條這回事”,并詳細說明了書寫欠條的經過。另查明,二000年九月六日,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因承包土地涉及的青苗賠償等問題經李廣明調解達成如下協議:楊明月與劉林現(獻)承包地承包費及鉆井占地青苗賠償糾紛問題,賠償誤工費問題,劉林現(獻)承包楊明月土地50畝(永安地),因土地不足返回45畝,實承包地5畝,(每畝75元)。賠償協議:一、因鉆井占劉林現(獻)承包地0. 6畝,按征地賠償每畝賠償1000元整,應賠償600元整(600. 00) .二、承包費應退給劉林現(獻)0. 6畝75元3年計應退135元。三、誤工補償:楊明月雇用劉林現(獻)算地誤工,同意補償給劉林現(獻)700元(因耽誤拉油)。以上三項共計1435元整(楊明月把錢交到大隊,劉林現(獻)打收到條)交清后關于承包地問題再不找楊明月。調解人:李廣明被調解人:劉林獻、楊明月。
上述事實,有收到條、調解協議、土地承包合同書、證人證言以及雙方當事人的陳述筆錄等證據在案為憑,足以認定。
原審法院認為,原、被告之間達成的土地承包協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被告收取了原告50畝土地的承包費,而原告僅承包了被告5畝土地,被告多收取的土地承包費,應當返還。被告主張已經將欠款歸還,但其提供的證據只能證明自己曾經給原告書寫過一張欠條,且當時同意在半個月內償還欠款,但該證據不能證明被告已經歸還了多收取的土地承包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的規定,被告未對自己的主張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對被告的主張,不予支持。另外,原、被告雙方所達成的由被告賠償原告青苗款、誤工費共計1435 元的協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雙方無異議,予以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作出如下判決:一、被告償還原告土地承包費10125元。二、被告支付原告青苗款、誤工費1435元。三、以上一、二項判決于生效后十日內通過原審法院一次性付清。案件受理費472元由被告負擔,差旅費180元由被告負擔。
上訴人楊明月上訴稱,1、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本案已達成過調解協議,在該協議中已經明確約定“1435元交清后,關于承包地問題再不找楊明月。”說明該土地承包合同糾紛,已轉化為單純的債務拖欠,不應再以土地承包合同為由進行處理。原審判決在未查清事實的情況下作出的判決是錯誤的。2、上訴人并不欠被上訴人的承包費,1999年5月13日,被上訴人交了50畝土地的承包費,到秋后分地時少了45畝,以后在被上訴人催要時,上訴人給被上訴人寫下了欠條約定半個月以后還清錢,不到半個月上訴人就將錢還給了被上訴人,被上訴人把欠條還給了上訴人。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劉林獻辯稱,上訴人沒有證據證明已經將承包費還給了被上訴人,也根本沒有欠條這回事,被上訴人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判決正確,依法應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院認為,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三日,被上訴人欲從上訴人處轉包土地50畝,雙方約定后,被上訴人即交付給上訴人土地承包費11250元是事實。但被上訴人實際只從上訴人處轉包了5畝土地,其余45畝土地未承包,上訴人主張該45畝土地的承包費10125元,被上訴人曾經向其催要過,因當時沒有分完地,所以上訴人為被上訴人出具了欠條一份,不到半個月就將錢還給了被上訴人,同時抽回了欠條,有證人梁吉榮作證。本院經審查認為,原審法院依法對證人梁吉榮所作的調查筆錄中,梁吉榮明確陳述“。 . . . . . 有欠條這回事”,并詳細說明了書寫欠條的經過。那么,被上訴人在訴訟中向上訴人主張該項欠款時,應當出據欠條,在其既未出具欠條、又無其他證據證明該欠款法律關系是否還存在的情況下,原審法院對其該項主張予以支持是錯誤的。故對上訴人已將此款歸還給了被上訴人的上訴主張,本院予以采信。原審依據雙方在土地承包過程中達成的調解協議,判令上訴人支付被上訴人青苗款、誤工費1435元,并無不當,應予維持。本案系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在農業土地承包活動中發生的糾紛,雙方在二000年九月六日達成的調解協議也系因承包土地所致,原審將其合并審理并無不當,但本案的案由應確定為農業承包合同糾紛。原審將案由確定為農業土地承包合同、財產損害賠償、勞務雇傭合同糾紛,系定性錯誤,應予糾正。原審法院將應支付款項的時間列為單獨的一項判決主文,系表述不當,應予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墾利縣人民法院(2001)墾民初字第127號民事判決第二項;
二、撤銷墾利縣人民法院(2001)墾民初字第127號民事判決第一、三項。
上述第一項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
一審案件受理費472元、差旅費180元,由被上訴人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472元,由上訴人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李福玉
審 判 員 楊秀梅
代理審判員 劉國海
二○○一年七月十九日
書 記 員 劉蓬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訴狀(民事)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按一審程序再審維持原判用,樣式一)
2020-10-14財產保全申請書(樣式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二審維持原判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按二審程序再審改判用,樣式二)
2020-10-14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解除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回執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不提請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證據材料收據
2020-10-14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違法所得意見書
2020-10-14支持刑事抗訴意見書
2020-10-14×××看守所釋放證明書
2020-10-14取保候審保證書
2020-10-14×××公安局補充偵查報告書
2020-10-14×××公安局詢問通知書
2020-10-14提請減刑/假釋建議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通知立案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應當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決定釋放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