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佛中法民四終字第6號
委托代理人李建玲,廣東金信方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佛山市利生醫學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住所佛山市港口路。
法定代表人SIMON SRYBNIK.
委托代理人林慧俐,廣東華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董莉,女,(略)。
上訴人黃冠榮與被上訴人佛山市利生醫學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生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因不服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2004)佛法禪民一初字第200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己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查認定:黃冠榮于2002年11月進入利生公司處工作,雙方依法簽訂了勞動合同,期限為2003年2月18日至2004年12 月31日。黃冠榮的工作崗位為在技術部門從事技術工作。雙方約定稅前工資為每月2500元。2004年4月5日,利生公司作出《解除勞動合同證明》,以 “公司股東進行內部調整,公司決定縮減現有的生產經營活動”為由,決定于2004年4月12日正式解除與黃冠榮的勞動合同。該《解除勞動合同證明》寫明: “按《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及其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公司將給予其共計1個月工資作為經濟補償金”。2004年4月12日,利生公司停發了黃冠榮工資、社會保險及其他福利待遇。2004年4月19日黃冠榮等向佛山市勞動者監察大隊投訴利生公司拖欠工資及單方面解除勞動關系后未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問題,佛山市勞動監察大隊于2004年4月28日和5月10日分別做出《勞動保障監察限期改正指令書》和《舉報違法案件告知書》。后利生公司向黃冠榮支付了拖欠工資,但未支付經濟補償金。同年5月20日黃冠榮向佛山市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佛山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仲裁裁決后,利生公司不服,訴至原審法院。另查明,利生公司在2004年5月23日簽發了02710577號轉帳支票并交給其開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佛山市分行兆祥分理處,委托該行向包括黃冠榮在內的 41名員工發放經濟補償金。但由于利生公司、黃冠榮雙方就經濟補償金的數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黃冠榮拒絕在利生公司制定的經濟補償金確認書上簽名,該經濟補償金并未實際發放。再查明,結合黃冠榮的工資存折及2003年4月至2004年2月的工資表,黃冠榮解除勞動關系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為 3088.36元。
原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本案為勞動爭議糾紛。本案的爭議焦點之一是利生公司應當按照何種標準向黃冠榮支付經濟補償金。利生公司認為應當按照3000元/月的標準支付,黃冠榮則認為利生公司的企業月平均工資為3358元,應當按照3358元的標準支付。利生公司、黃冠榮雙方系因利生公司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導致必須裁減人員而解除勞動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由于黃冠榮并無充分的證據證明利生公司的企業月平均工資為3358元,故黃冠榮主張按照該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并無依據,而且黃冠榮的月平均工資已經遠遠超過佛山市上年度市平均工資,故應當按照黃冠榮的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至于具體計算金額,經確認為3088.36元/月。
至于利生公司是否應當向黃冠榮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十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50%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額外經濟補償金是對惡意拖欠勞動者經濟補償金的用人單位的一項懲罰性規定。本案中,作為用人單位的利生公司在解除勞動合同證明上已明確表明將按照有關規定及黃冠榮在本單位的工作時間給予黃冠榮共計1個月工資作為經濟補償金,并且在2004年5月23日委托中國工商銀行佛山市分行兆祥分理處為其辦理發放包括黃冠榮在內的41名員工的經濟補償金,但由于利生公司、黃冠榮在經濟補償金的數額上存在分歧,導致黃冠榮無法及時收取經濟補償金,由此可以看出,利生公司并無拖欠黃冠榮經濟補償金的主觀惡意,在該情況下由利生公司承擔懲罰性的額外經濟補償金并不合理。因此,原審法院對黃冠榮的該項請求不予支持。對利生公司主張的無須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的請求予以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八條規定,判決利生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向黃冠榮支付經濟補償金6176.72元以及仲裁費200元。利生公司無須向黃冠榮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本案受理費100元由利生公司、黃冠榮各承擔50元,財產保全費123元由利生公司承擔。
黃冠榮不服上述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利生公司解除與黃冠榮的勞動合同屬于《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八條、第九條規定的,根據該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利生公司應按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向黃冠榮支付經濟補償金。故應向黃冠榮支付經濟補償金8566元。原審法院在認定補償標準不清,令人無法信服。其次,法律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支付經濟補償金,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時間終端設定在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的當天。利生公司未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的違法行為,理應為此支付額外的經濟補償金。原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的第一項和第二項,改判為利生公司向黃冠榮支付經濟補償金8566元以及勞動仲裁費200元;并支付額外的經濟補償金4283元;本案一審、二審的訴訟費由利生公司承擔。
黃冠榮在二審期間沒有提交新證據。
利生公司答辯稱:利生公司自始至終沒有拒絕向黃冠榮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故意,并已經實施了發放經濟補償金的行為,是黃冠榮拒絕確認數額及簽收,所以黃冠榮請求支付額外的經濟補償金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其次,法律沒有規定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應于何時支付經濟補償金,更沒有規定遲延支付應承擔額外的經濟補償金,而且利生公司支付經濟補償金也不屬于遲延支付。再次,黃冠榮所請求的經濟補償金沒有依據。黃冠榮在一審中申請的企業月平均工資3358 元,在二審中變更為4238元,其超出部分不應屬于二審法院的受理范圍。所以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與維持。
利生公司在二審期間沒有提交新證據。
經審查,本院對原審事實予以確認。
另查明,根據2003年4月份至2004年2月份的利生公司全體員工工資表反映,在黃冠榮被利生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企業月平均工資為3358元。
本院認為:本案屬勞動合同糾紛。根據雙方的訴辯意見,本案雙方有如下的爭議焦點:利生公司應按何種標準向黃冠榮支付經濟補償金;利生公司應否向黃冠榮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額外經濟補償金。
黃冠榮上訴認為應該按照4283元的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準計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根據利生公司2003年4月份至2004年2月份的公司全體員工工資表反映,在黃冠榮被利生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企業月平均工資為3358元。黃冠榮在被解除勞動合同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為 2000元,低于利生公司企業月平均工資3358元的標準。根據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九條、第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利生公司應當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3358元的標準向黃冠榮支付相當于兩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6716元。
至于黃冠榮認為利生公司未能依法及時支付上述經濟補償金,還應負擔該經濟補償的額外經濟補償金。根據原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十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50%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該規定設定高達50%的額外經濟補償金,其立法原意應當是對用人單位故意不履行支付經濟補償金予以金錢性質的懲罰。因此,利生公司應否支付該部分經濟補償金,需審查其是否有拖欠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故意和行為。利生公司解除了與黃冠榮的勞動合同后,因其公司內部的財務管理及公司股東協調方面的障礙,確未能在辦理終止勞動關系當日發放經濟補償金。但利生公司已在解除勞動關系當日向勞動者承諾經濟補償金的金額和支付意愿,并在協調內部問題后及時經銀行向黃冠榮支付經濟補償金。因此,黃冠榮請求判決利生公司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的理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部分不清,適用法律不當,應予改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2004)佛禪法民一初字第2004號民事判決第二項及訴訟費承擔部分。
二、變更(2004)佛禪法民一初字第2004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為“佛山市利生醫學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向黃冠榮支付經濟補償金6716元及仲裁費200元”。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被上訴人利生公司負擔5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陳治艷
代理審判員 萬曉庚
代理審判員 陳慶莉
二○○五年五月十五日
書 記 員 盧偉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管轄權異議書(樣式二)
2020-10-14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二審改判用,樣式一)
2020-10-14訴前財產保全申請書
2020-10-14刑事卷宗(封面)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二審改判用,樣式二)
2020-10-14報請核準假釋案件的報告(有特殊情況假釋用)
2020-10-14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法醫技術鑒定委托書(委托法醫鑒定用)
2020-10-14卷內目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縣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決定書
2020-10-14拘留決定書
2020-10-14應當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
2020-10-14解除監視居住通知書(送達執行機關)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銷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終止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刑事賠償決定書
2020-10-14刑事賠償復議決定書
2020-10-14解除凍結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接受刑事案要件登記表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