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條 本法所稱公益事業是指非營利的下列事項:
(一)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
(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
(三)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
(四)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和福利事業。
【釋義】本條是對公益事業的含義的規定。
公益事業,顧名思義,是指有關公共利益的事業。本法所指的公益事業還有其特定的含義。首先,公益事業應當是非營利的。國家為了鼓勵興辦公益事業,對于公益事業的捐贈給予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措施。公益事業捐贈的受贈人不能利用捐贈財產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活動,否則既違背捐贈人的意愿,而且也是違法的。其次,公益事業要求其受益人是不特定的人群,即受益人既不能是某個特定的個人,也不能是某個特定的團體或人群,凡是符合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依法成立時所確定的公益目的的人,都可以成為受益人。也就是說,受益人不能是一個封閉的團體或人群,受益人應當是一個普遍的、開放的概念,所有符合條件的人都可以成為受益人。第三,公益事業應限于本條規定的事項。
國家鼓勵公益事業的發展,向公益事業捐贈的個人和企業以及其他組織都能享受到稅收等方面的優惠。但如果捐贈人向法律規定的公益事業以外的事項捐贈,就無權享受本法規定的優惠。因此,對于公益事業包括哪些事項,應當予以明確的界定。對此,世界上一些國家如美國、德國是在稅法中作出規定的。美國國內稅收法第502(C)(3)節規定,公益事業團體是以推進宗教、慈善科學文化、公共安全測試、教育事業的發展,保護兒童、動物不受虐待,資助國際、國內業余體育競技比賽為宗旨而成立的非營利公司、共同基金會、特別基金會、財團基金會等。德國稅務法典規定,所謂公益是指在物質、精神或道德領域無私地資助公共事業。對公共事業的資助必須是普遍性的,即不能局限于封閉的、有限的人群。該法典第52條還特別列舉了一些公益事業,它們是:科研、教育、文化藝術、宗教、民間交流、發展援助、環境和農業等,另外還有包括青少年和老年人援助、公共健康事業、福利事業和體育。
根據本條規定,我國的公益事業包括四個大類的事項:
1.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
遭受災害的人、貧困的人以及殘疾人等,屬于社會中的困難群體,也有人將其稱為社會中的脆弱群體。對他們實行救助,是發揚人道主義的體現,這在傳統上即為慈善事業的領域,因此這類活動自然屬于公益事業的范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社會對于困難群體的界定也會不斷地發展。例如,少年兒童和老年人,在年齡上、體力上處于比較弱的情形。又如,下崗職工、進城打工的民工以及一些父母離異的子女,在社會上有時會處于不利的地位,那么旨在解決他們在社會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的事項,也應屬于公益事業。
2.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是公益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近代以前,傳統上這些事項多由民間舉辦。國家出資大規模興辦這些事業,是在本世紀才出現的。隨著教育、科學、文化等事業對于提高國民的素質以及國家的發展的作用日益提高,許多國家都在這些領域不斷地加大投入。但由于這些事業涉及面非常寬,國家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情況下還需要社會力量的投入。例如,在我國,國家實行九年義務制教育,國家出資舉辦的小學、中學和大學遍布城鄉,但由于資金所限,一些學校的設施和條件還不盡如人意,在一些貧困地區,教學設施甚至到了令人堪憂的地步。近年來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的旨在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希望工程”,利用從社會各個方面募集的資金,在貧困地區建立“希望小學”,資助因貧困失學的兒童,在社會上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近年來,在一些城市里,出現了一批民辦的非營利的中小學校,其資金是由民間自籌的,教學設施以及師資條件都比較好,滿足了一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的需要。
應當注意的是,近年來,在教育、科學、文化、衛生以及體育等領域都出現了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機構或組織。以體育為例,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足球職業化,足球成為一項能夠產生商業利潤的產業,營利是各足球俱樂部的重要目的。在這種情況下,職業足球就不能屬于公益事業。但這并不是說,整個足球事業都是營利性的。例如,為了提高我國的足球運動水平,許多中小學校中的青少年學生開展的業余足球運動,即不屬于營利性質的,資助此類事項仍屬于公益事業的范疇。
3.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
對于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水、土地、森林、礦產等各種資源的保護,是實現人類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目前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環境保護,它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環境保護既可以作為一項產業,同時還可以作為公益事業的一部分。一般來說,環境保護是一項耗費資金比較多的事業。環境保護在我國發展的歷史還不長,在國家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由社會興辦的以環境保護為宗旨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可以自行籌集資金,對于環境保護的有關問題進行研究、開發和宣傳,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
社會公共設施建設,如修橋鋪路、修建灌溉、飲水設施、修建圖書館等造福于民的工程項目,是公益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注意的是,作為公益事業而建設的社會公共設施,在建成后,為了維護和正常的運行,向使用者收取相關的費用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營利為目的。
4.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其他社會公共和福利事業。
這一項規定涵蓋的范圍比較寬。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新的公益事業會不斷出現,法律無法一一列舉。但只要是能夠促進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社會公共和福利事業,即為公益事業,國家就予以鼓勵。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陪審員法
2018-04-27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2013年修訂)
2013-12-1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免職的名單(2009年8月27日)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2007-08-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保護和促進文化表現形式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2006-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
1990-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保護委員會改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的決定
1994-03-2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掌握地方性法規清理標準問題的答復
1996-11-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
2002-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的決定
1987-09-05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1-04-03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97-05-09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1997-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規章如何確定罰款幅度問題的答復
1997-01-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規則
1998-05-06臺灣省出席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
2002-04-28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供水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的通知
2019-04-19植物檢疫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4-01-22國務院關于修改《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2-12-17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國務院關于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201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