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未經治理者同意,擅自在他人的治理范圍內從事治理或者開發利用活動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受理營利性治沙申請的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給治理者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釋義】本條是關于擅自在他人的治理范圍內從事開發或者治理活動應當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和民事法律責任的規定。
一、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國家保護治理者的合法權益,未經治理者同意,不得在其治理范圍內從事治理或者開發利用活動。防沙治沙工作是一項帶有社會公益性質的活動,不僅能夠改善沙化地區的生態環境,還能夠造福子孫后代。但由于其投入大,以目前國家財力尚不能完全承擔,因此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投資治理。國家鼓勵個人、單位投資治理,但治理工作投資大,風險大,收益較小,為了保障投資人或者治理者的積極性,就應當切實保護投資治理者的合法權益。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即對此作了專門規定。凡未經治理者同意,擅自在他人的治理范圍內從事治理或者開發利用活動的違法行為人,就應當承擔本條規定的法律責任。
二、按照本條規定,違法行為人應當對其違法行為承擔以下行政法律責任和民事法律責任:
(一)行政法律責任。本條規定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即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受理營利性治沙申請的行政主管部門在行政執法中,發現并確認違法行為人實施了本條列舉的兩種違法行為之一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責令違法行為人停止違法行為。
(二)民事法律責任。如果違法行為人因從事上述兩項活動給治理者造成損失的,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損害賠償責任是民事法律責任的一種。民事法律責任,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違反了民事法律規范、不履行民事法律義務時所應承擔的法律義務。民事法律責任是民事違法行為所引起的必然法律后果。賠償損失,即違法行為人未經治理者同意,擅自在其治理范圍內從事治理活動或者開發利用活動,給治理者造成損失的,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受理營利性治沙申請的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下,根據所造成實際損失的大小給予治理者一定的補償。違法行為人的行為未給治理者造成損失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本條所稱賠償損失,是指侵權賠償,賠償的內容是經濟、物質補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96-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領事協定》的決定
2010-0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2009年12月26日)
2009-12-26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1986修訂)
1986-12-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的決定
1987-04-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1990修訂)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96修正)
1996-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2-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決定(2006)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有關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2-09-07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文物的規定適用于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古人類化石的解釋
2005-12-29個體工商戶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
2019-04-20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21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01-28殘疾人教育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10-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2-05-15國務院關于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2-06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011-03-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減輕企業負擔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