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條 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紅樹林、珊瑚礁、濱海濕地、海島、海灣、入海河口、重要漁業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態系統,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區域及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海洋自然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
對具有重要經濟、社會價值的已遭到破壞的海洋生態,應當進行整治和恢復。
【釋義】 本條規定了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海洋生態保護、整治和恢復的責任和主要保護對象。
一、本條第一款規定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海洋生態保護的責任。其中保護對象包括紅樹林、珊瑚礁、濱海濕地、海島、海灣、入海河口、重要漁業水域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海洋生態系統,以及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區域,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海洋自然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這些保護對象對于維護海洋生態平衡、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科學文化研究和保存具有重要價值。“海洋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時間和海洋空間范圍內,海洋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間,通過不斷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聯系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統一整體。而在一定空間的各種海洋生物的總和又稱為海洋生物群落,因而海洋生態系統可以概括為海洋生物群落與其生存環境構成的綜合體。不同層次的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是維護整個海洋生態平衡的關鍵。海洋生態的保護應當根據不同的保護對象采取相應的措施,如建立保護區、控制污染、合理開發海洋生物資源等。其他保護對象的定義參見本法第二十二條的釋義。
二、第二款是關于對具有重要經濟、社會價值的已遭破壞的海洋生態進行整治和恢復的規定。所謂“整治和恢復”是指采取措施對已遭破壞的海洋生態加以整頓和治理,包括設置人工魚礁,創造海洋生物生存、棲息、繁殖的場所;設立禁漁區、禁漁期;對經濟物種進行人工放流,使資源得到增殖;人工栽培紅樹林,促淤造陸;退田還海;限制陸源排污等措施,從而使受破壞的海洋生態系統得到改善和恢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2018修正)
2018-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失效]
1979-09-1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超過批準用地面積不大的新建房屋是否可以用罰款代替責令限期折除的答復
1991-10-04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關于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3-06-02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198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6-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198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訂)
1998-08-29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
2019-04-16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規章制定程序條例(2017修訂)
2017-12-22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4-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的通知
2012-06-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全國人口普查條例
201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