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條 完全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經過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損害的,造成污染損害的有關責任者免予承擔責任:
(一)戰爭;
(二)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
(三)負責燈塔或者其他助航設備的主管部門,在執行職責時的疏忽,或者其他過失行為。
【釋義】 本條是關于免于承擔海洋環境污染損害責任的規定。
本條是原《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本次修改只對個別文字作了調整。
一、規定免于承擔海洋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的情形,對于正確處理此類糾紛十分重要。所謂免予承擔責任,就是雖然違法行為人實施了違法行為,但法律規定對其不追究法律責任,包括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法律責任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后果。有什么樣的違法行為,就應當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但如果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不是當事人的主觀因素或者過失,而是由于當事人意志力以外的因素造成的,法律不應當要求當事人承擔其違法行為相關的法律責任,否則就失去了法律的公平和公正。這一外因在我國法律中通常被稱為不可抗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七條就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同時,該法還對“不可抗力”作了解釋,即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既包括自然災害等自然情況,也包括戰爭等社會情況。《刑法》中也有關于在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險的情況下造成的損害不承擔刑事責任的規定。因此,可以說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是既有違法行為又有主觀過錯,但有了違法行為并不一定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本條規定從海洋的實際情況出發,且與有關國際條約相協調。例如《1969年國際油污損害民事責任公約》第三條規定,“船舶所有人如能證實損害系屬于以下情況,即對之不負責任:(1)由于戰爭行為、敵對行為、內戰或武裝暴動,或特殊的、不可避免的和不可抗拒性質的自然現象所引起的損害;(2)完全是由于第三者有意造成損害的行為或怠慢所引起的損害;(3)完全是由于負責燈塔或其他助航設備的政府或其他主管當局在執行其職責時,疏忽或其他過失行為所造成的損害”。
二、根據本條的規定,造成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的有關責任者免予承擔責任必須具備兩個先決條件:首先,必須是完全由本條規定的三種情形之一所引起的海洋環境污染損害;其次,必須是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損害后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的海洋環境污染。也就是說,完全屬于本條規定的三種情形之一的原因造成了事故,如果有關責任者經過及時采取合理措施后,避免了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損害,當然是理想的結果;但如果有關責任者經過及時采取合理措施后,仍然不能避免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損害的,法律規定其不用承擔責任。這里包含了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如果不是完全由于本條所列三種情形之一,有關責任者也有一部分責任的,有關責任者并不能免予承擔有關法律責任,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承擔部分相應的法律責任;另一方面,即使是完全由于本條所列的三種情形之一而發生了海洋環境污染損害事件,但有關責任者未采取行動,沒有及時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污染損害,致使海洋環境污染損害擴大的,有關責任者也不能完全免除責任,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根據本條的規定,可以使有關責任者免予承擔責任的情形有三種:一是戰爭行為所引起的海洋環境污染損害;二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所引起的海洋環境污染損害;三是負責燈塔或者其他助航設備的主管部門,在執行職責時的疏忽,或者其他過失行為引起的海洋環境污染損害。這三種情形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屬于不可抗力的情形,包括戰爭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戰爭作為一種伴隨人類社會發展的現象,在世界許多國家的法律中都被定義為不可抗力,完全由此所引發的損害一般在法律中規定為可以免予承擔責任。自然災害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預測和預防,但目前仍屬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力,是不能完全預見、避免并予以克服的。完全由其所引發的損害當事人不承擔責任也是各國在法律實踐上的共識。在海上,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主要是指人類還不能準確預測、防止以及抗拒的臺風、海嘯、暴雨、雷擊、巨浪以及地震、火山引起的災害等。另一類是屬于完全由于第三方的原因而導致發生污染損害的情形,即負責燈塔或者其他助航設備的主管部門,在執行職責時的疏忽,或者其他過失行為。由于海洋具有不同于陸地的特性,船舶等在海上航行時必須要依靠燈塔等助航設備,如果負責燈塔或其他助航設備的主管部門在執行職責時疏忽大意,或者有其他過失行為,就有可能造成船舶碰撞等海難事故,而船舶本身并沒有責任。所以,由此造成了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船舶等有關責任者只要是及時采取了合理措施,就不應當承擔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2011修訂)
2011-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200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2000修正)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2年修正)
2002-10-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6-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79-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國際承認航空器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9-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1995-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9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2009修訂)
2009-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2004-06-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
2004-08-28吉林省地方志工作條例(2019修正)
2019-05-30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18年修訂)
2018-06-30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管理辦法
2014-06-2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2004-09-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
1970-01-01關于印發《測繪地理信息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13-07-04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
2013-06-13湖南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管理辦法
2013-07-03大連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2013)
2013-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