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建筑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建筑市場秩序,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促進建筑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釋義】本條是關于本法立法宗旨的規定。
本法的立法宗旨是:
1.加強對建筑活動的監督管理。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之一,與工業、農業、商業、交通運輸業共同構成國民經濟的五大物質生產部門。建筑業通過自己的生產活動,即對各類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建造及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住宅、廠房、倉庫、辦公樓、學校、醫院、商店、體育場(館)等各類建筑,為社會創造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十多年來,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建筑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建國初期,我國有組織的建筑施工隊伍僅有20多萬人,到1995年底,建筑業的從業人員已達3200多萬人。“八五”計劃期間,全國建成竣工的房屋面積達64億平方米,其中城市住宅達45億平方米。建筑業在為其他各項建設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建筑業每完成1元產值,可以帶動相關產業完成1.76元產值),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在我國建筑業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些還相當嚴重。建筑市場中主體行為不規范,在工程承發包活動中行賄受賄,或者將承攬的工程進行層層轉包、層層扒皮,一批不具備從事建筑活動所應有的資質條件的包工隊通過“掛靠”或其他違法手段承包工程,留下嚴重的建筑質量隱患,破壞了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房屋建筑工程質量低劣,以至頻頻發生房倒屋塌的惡性事故,社會反映強烈;有些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不認真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給建筑活動中的違法行為開了方便之門……對建筑業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通過制定建筑法,規定從事建筑活動和對建筑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以法律的強制力保證實施,為加強對建筑活動的有效監督管理提供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這是制定本法的重要目的。
2.維護建筑市場秩序。這里講的“建筑市場”,是指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建設單位或稱業主(發包方)和從事建筑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業務活動的法人或自然人(承包方)以及有關的中介機構為市場主體,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等建筑活動的工作成果或者以工程監理的監理服務為市場交易客體的建筑工程項目承發包交易活動的統稱。它既包括在一些地方已經建成的通常設有交易大廳和固定交易場位,專供發包方和承包方在其中進行承發包交易活動的有形的市場,也包括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發包方和承包方主要通過廣告、通訊、中介等方式進行承發包交易活動的無形市場。
在實行計劃經濟的時期,建筑活動主要是由國家計劃安排,建設項目由國家計劃確定,從事建筑活動的勘察、設計單位和施工企業的生產活動也主要是按國家計劃執行。改革開放以來,建筑業成為較早進入市場的行業。在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轉軌時期,由于原有的建筑業管理體制、管理手段等已遠不能適應改革開放和市場發育的需要,而新的管理模式又未能有效建立起來,建筑市場出現了一些混亂現象,危及了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影響了建筑業的健康發展。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需要靠法律規范來建立和維護。江澤民總書記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健全市場規則,加強市場管理”,“盡快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通過制定建筑法,確立建筑市場運行必須遵守的基本規則,要求參與建筑市場活動的各個方面都必須一體遵循,對違反建筑市場法定規則的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這對于構筑建筑市場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保證建筑業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健康發展,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正是制定建筑法的又一重要目的。
本法為維護建筑市場的正常秩序所規定的建筑市場運行的基本規則包括:(l)市場進入規則。按照本法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有關規定,進入建筑市場從事建筑活動的施工企業、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和工程監理單位,不論其規模大小或者所有制性質如何、都必須具備法定的從業資格條件,并按其擁有的注冊資本、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業績等資質條件,劃分為不同的資質等級,經資質審查合格,取得相應等級的資質證書后,方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禁止任何未依法取得建筑業資質證書的單位或者個人以任何形式進入建筑市場從事建筑活動,違者將依法取締,追究其法律責任。(2)市場競爭規則。按照本法第三章、第四章的有關規定,除對不適于進行招標發包的建筑工程可以直接發包外,其他多數的建筑工程都應當依法實行招標發包;建筑工程的發包與承包的招標投標活動,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和平等競爭的原則,擇優選擇承包單位;禁止以賄賂、回扣等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手段承攬工程;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濫用行政權力,限定發包單位將招標發包的建筑工程發包給指定的承包單位;禁止轉包和違法分包。(3)市場交易規則。按照本法有關規定,建筑工程的發包方與承包方應當依法訂立書面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建筑工程的造價由發包方與承包方在合同中依法約定;發包單位不得違法指定承包單位購入用于工程的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或者指定生產廠、供應商。
3.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建筑工程具有造價高,一旦建成后將長期存在、長期使用的特點,與其他產品相比,其質量問題顯得更為重要。建筑工程發生質量問題,特別是建筑物的主體結構或隱蔽工程發生質量問題,將因難以彌補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建筑工程作為供人們居住或公眾使用的場所,如果存在危及安全的質量問題,可能會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這方面國內國外都有許多血的教訓值得吸取。“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這是從事建筑活動必須始終堅持的基本準則。建筑法將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作為本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重點,從總則到分則作了若干重要規定,這對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4.促進建筑業的健康發展。法律作為上層建筑,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為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服務的。制定建筑法,確立從事建筑活動必須遵守的基本規范,依法加強對建筑活動的監督管理,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建筑業的健康發展,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里講的促進建筑業的“健康發展”,不僅包括對建筑業在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對建筑業在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方面的要求。要使我國的建筑業真正做到在“質量好、效益高”的基礎上,得到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這才符合本法對建筑業健康發展的要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的決定
2010-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九屆第二十四號)
200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6-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
1991-04-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的決議
1979-11-29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1994-03-22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的表決辦法
2003-03-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6-02-28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籍船舶航行長江水域管理規定(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
2015-08-18企業債券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
2012-06-04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11-07-19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2-1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等部門關于依法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意見的通知
2010-11-16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9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埃塞俄比亞等32個最不發達國家部分商品實施零關稅的通知
2010-06-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