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15 · 527人看過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1991年4月9日批準)
                 
                 目  錄
序言
一、1991-2000年的主要目標和指導方針
(一)奮斗目標和總體藍圖
(二)基本指導方針
(三)主要任務和重要指標
二、“八五”計劃的基本任務和綜合經濟指標
(一)基本任務
(二)經濟增長的規模和速度
(三)綜合經濟效益
(四)國民收入的生產和分配
(五)財政和信貸
三、“八五”期間主要經濟部門發展的任務和政策
(一)農業和農村經濟
(二)水利建設
(三)能源工業
(四)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業
(五)原材料工業
(六)地質勘查和氣象
(七)電子工業
(八)機械制造工業
(九)國防工業和國防科研
(十)輕紡工業
(十一)建筑業
(十二)商品流通
四、“八五”期間地區經濟發展的布局和政策
(一)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
(三)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四)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
(五)地區經濟協作和聯合
(六)城鄉規劃和建設
(七)國土開發整治和環境保護
五、“八五”期間科學技術、教育發展的任務和政策
(一)科學技術的發展
(二)教育事業的發展
六、“八五”期間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
(一)進出口貿易
(二)利用外資、引進技術和智力
(三)經濟特區、對外開放城市和開放地區
七、“八五”期間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結構
(二)改革企業體制
(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體系
(四)改革價格體制
(五)改革財政稅收體制
(六)改革金融體制
(七)改革工資制度
(八)改革住房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
(九)改革計劃體制和投資體制
(十)加強經濟調控體系建設
八、“八五”期間人民生活和消費政策
(一)居民收入和消費結構
(二)控制人口增長
(三)勞動就業和勞動保護
(四)衛生保健事業九、
“八五”期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
(一)文化建設
(二)思想建設
(三)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
 序言
  本世紀最后十年,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是非常關鍵的時期。今后十年在已經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經濟振興和社會進步,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與發展,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正確制定并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1991-2000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1991-1995年)計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八十年代,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貫徹執行黨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全面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新局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對外開放邁出重大步伐,生產建設取得很大進展,科技、教育和文化等事業迅速發展,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現代化建設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已經實現。社會主義制度在改革開放中逐步完善,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和發展。
  過去的十年,我國圓滿地實現了第六個五年計劃,接著又勝利完成了第七個五年計劃。“七五”期間,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到城市,圍繞增強企業活力這個中心,推進了各方面改革,改變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格局,促進了有計劃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外開放的規模和領域不斷擴大,進出口貿易總額大幅度增長,利用外資和引進新技術取得較大進展,在全國形成了逐步推進的對外開放格局。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都超過原定五年計劃的要求,絕大多數工農業產品產量都有較多增加。五年內,建成投產基本建設大中型項目532個,限額以上更新改造項目354個。能源、重要原材料的生產能力和運輸、通信能力都有不同程度增長,現有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多數有所提高??萍脊リP、科技成果推廣和基礎性科學研究取得顯著成果。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各項文化、衛生、體育和其他各項社會事業,也都取得了較大發展。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城鄉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明顯提高,消費內容日趨多樣化。所有這些,為九十年代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一度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在經濟發展和改革中都出現過急于求成,一度造成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國民經濟的某些方面過于分散,國家宏觀調控能力減弱。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線、方針、政策得到更加全面的貫徹,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思想政治領域出現新的轉機,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成效顯著。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控制,農業連續兩年豐收,工業生產增長速度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出口貿易持續增長,經濟秩序明顯改善,整個國民經濟正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經濟循環不暢、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差、體制關系不順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綱要的制定,全面估量了國際形勢和我國經濟的現狀與發展趨勢,既考慮已經擁有的良好基礎和各種有利條件,又估計到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力求使規劃和計劃實事求是,瞻前顧后,既積極進取,又留有余地。
  本綱要把十年規劃遠景和五年中期安排結合起來,從實現本世紀末戰略目標的要求出發來制定“八五”計劃。十年規劃部分設想的概略一些,除了提出少數重要指標外,著重是規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基本任務和重大方針政策“八五”計劃部分具體一些,規定的指標多一些,但重點也放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向、任務、政策和改革下放的總體部署上。根據本綱要的要求,各地方、各行業要結合自己的實際進一步具體化。更為詳細和具體的安排將在年度計劃中制定。在“八五”計劃執行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還需要對現在規定的指標加以必要的調整和充實。在“八五”后期,還要制定“九五”計劃。
 一、1991——2000年的主要目標和指導方針
 (一)奮斗目標和總體藍圖
  總的要求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把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在大力提高經濟效益和優化經濟結構的基礎上,使國民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到本世紀末比1980年翻兩番。按照這個目標要求,到2000年,以1990年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1100億元,10年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六。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六點一。其中:農業總產值平均增長百分之三點五;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六點八。
  人民生活從溫飽達到小康,生活資料更加豐裕,消費結構趨于合理,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健康水平繼續提高,社會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發展教育事業,推動科技進步,改善經濟管理,調整經濟結構,加強重點建設,為二十一世紀初葉我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奠定物質技術基礎。
  初步建立適應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達到新的水平,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進一步健全。
  以上幾個方面,是有機聯系、相互促進的,體現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各個基本方面的客觀要求。它既要求經濟總量的增長,更注重經濟素質和效益的提高;既重視經濟建設,又重視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對外開放;既考慮經濟的發展,又考慮社會全面進步。在實際工作中,要把這些要求很好地結合起來,全面加以實現。
  按照以上奮斗目標的要求,到2000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將出現多方面的重大變化:整個國家的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的位次進一步提前,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將有較大增長;產業結構明顯改善,生產門類更加齊全,地區經濟布局趨于合理;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將有較大提高,一批行業的主要生產技術達到或接近世界較先進的水平,若干高新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明顯提高;國防現代化建設將達到新的水平;人民生活將發生由溫飽上升到小康的階段性變化,人民的健康水平、營養狀況、平均壽命和識字率等生活質量指標,達到或超過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社會主義新的經濟體制初步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秩序安定,社會風氣更加健康向上??傊?,我國政治、經濟、社會取得全面發展和進步,社會主義中國將以新的姿態進入又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ǘ┗局笇Х结?br/>  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并在實踐中加以具體化、制度化。
  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要按照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使改革不斷深化、開放進一步擴大;同時,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使改革開放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強大的推動力。
  堅定不移地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始終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為全部經濟工作的中心。要堅持經濟總量的基本平衡,努力優化經濟結構,加速科技進步,改善經濟管理,千方百計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
  堅定不移地執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方針。把利用國外資金、技術和智力更好地同發展我國經濟和增強自力更生能力結合起來。發揚艱苦創業、勤儉節約的精神,節約一切可以節約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大力克服各個領域中嚴重存在的鋪張浪費現象。
  堅定不移地貫徹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一起抓的方針。堅持不懈地進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教育和斗爭。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全面貫徹執行這些方針,是使我國現代化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實現到本世紀末奮斗目標的根本保證。
?。ㄈ┲饕蝿蘸椭匾笜?br/>  今后十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保凑諊窠洕鸩浆F代化的要求和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重點是加強農業、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改組改造和提高加工工業,把發展電子工業放在突出位置,積極發展建筑業和第三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并逐步走向現代化。
  堅決貫徹以農業為基礎的方針,大力加強和發展農業,改變農業基礎脆弱、后勁不足的局面。農業的發展,要綜合安排糧、棉、油、菜、糖、果、肉、禽、蛋、奶、魚,但重點是糧食和棉花。到2000年,全國糧食產量要求達到5億噸;棉花產量達到525萬噸。同時,進一步發展林業、畜牧業、水產業。繼續引導和促進農村鄉鎮企業健康發展,全面振興農村經濟。為此,必須長期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要較大幅度地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在農業基礎建設方面辦幾件大事:建設一批治理大江大河大湖的水利設施和引水工程;增加農田澆灌面積,同時把現有澆灌面積中的相當一部分建成能夠抵御旱澇災害的穩產高產農田,并積極推廣節水澆灌技術;建設一批國家級的重要農產品商品基地;加強農業區域綜合開發,改造一批中低產田,有步驟地開墾宜農荒地;加強速生豐產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和薪炭林的建設,改造和建設草原,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大力抓好科技、教育興農,逐步把農業生產體系轉移到先進技術基礎上來。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
  加強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和水利等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積極改組改造和提高加工工業,使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與加工工業長期失調的狀況基本得到扭轉。要對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實行適度的投資傾斜政策,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的方針,在搞好現有企業填平補齊、挖潛改造的同時,有計劃地新建、擴建和改建一批大中型電站(包括水電、火電和核電)、煤礦、油田、鐵路和公路干線、港口、機場、通信干線、水利等骨干工程,以及冶金、化工項目。到2000年,原煤產量達到14億噸左右,原油產量有較大增長,發電量達到11000億千瓦小時左右,鋼產量達到8000萬噸以上,乙烯產量達到300萬噸左右,化肥產量達到1.2億噸左右(標準肥),鐵路貨運量達到19億噸左右。切實加強地質勘查工作,使之與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發展相適應。
  加工工業的發展,重點在于立足現有基礎,進行聯合改組和技術改造,調整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行業結構,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更新老舊設備,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降低物質消耗,增強某些短線,把整個加工工業的素質提高到新水平。到本世紀末,要求機械工業和輕工業的主要產品中百分之四十左右達到或接近國際較先進的水平,各部門需要的大型成套設備和關鍵產品基本立足國內;紡織工業的總體裝備技術達到國際較先進的水平,新產品、新門類大量增加,能夠較好地適應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需要。到2000年,紗產量達到557萬噸左右;化學纖維產量260萬噸左右。
  把發展電子工業放在突出位置,使之成為促進產業結構和整個國民經濟現代化的帶頭產業。要積極運用電子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新興產業的成長。從投資分配、技術開發、設備更新、產業政策和組織管理等方面,為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和電子技術的推廣應用創造條件。集中力量開發以大規模集成電路為中心、計算機為主體的投資類產品,加強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傳感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努力發展光纖、衛星、微波、程控交換等通信產品和消費類電子產品,以滿足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
  積極發展建筑業和第三產業。建筑業的發展,要同房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積極開拓建筑市場,使之逐步成為重要支柱產業,以適應經濟建設和明顯改善城鄉居民住房條件的需要。同時,相應發展建材工業,進一步重視第三產業,使之繼續快于第一、二產業的發展。到2000年,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由現在的四分之一左右提高到三分之一左右。
  隨著經濟發展和國力的增強,適當增加國防經費,提高國防意識,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努力發展國防科學技術,有重點地進行新武器裝備的研制,使武器裝備的發展適應現代軍事斗爭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國防重點工程建設。繼續調整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結構,力爭到本世紀末實現“軍民結合、平戰結合、軍品優先、以民養軍”的目標,提高國民經濟軍民兼容程度,增強平戰轉換能力。
 ?。玻鶕y籌規劃、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利益兼顧、共同富裕的原則,努力改善地區經濟結構和生產力布局。
  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改變目前地區分割、市場封鎖,追求自成體系的不合理現象。經過十年努力,在堅持全國一盤棋和統一市場的前提下,形成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基礎,以跨省、區、市橫向聯合為補充,有利于發揮地區特色和廣泛開展地區協作的經濟體系,以便把全國經濟的統一性和地區經濟的特殊性很好結合起來,進一步實現全國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正確處理并協調沿海和內地的關系。繼續發揮沿海地區資金、技術、人才優勢,積極發展技術水平較高的產業以及出口創匯產品,將耗能高、運量大工業的建設重點逐步轉移到能源充足、資源富集的地區。同時,積極發揮內地的資源優勢,在加快資源開發的前提下,適當發展加工工業,并逐步提高加工深度。
  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要采取多種形式幫助經濟較不發達的地區,加快它們經濟的發展,逐步實現共同繁榮和富裕。國家要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積極扶持少數民族地區,使他們的經濟和文化有較大發展,促進全國各民族之間的平等互助、團結合作、共同進步。繼續貫徹扶貧政策,經過十年努力,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地區群眾的溫飽問題。
  3.繼續把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放在重要戰略地位,使我國經濟成長逐步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
  堅持貫徹“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基本方針。要把發展國民經濟作為科學技術工作的主戰場,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統籌規劃各個層次的科技工作,合理配置力量,并從體制改革、加強管理和增加投入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動科學技術事業的全面發展。今后十年,要根據我國的實際需要,力爭在一些科技領域接近或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緊緊圍繞解決國民經濟部門生產技術和裝備現代化問題,特別是為解決農業、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資源綜合利用,以及人口控制、醫藥衛生、生態環境保護和國防建設等方面的重大課題,組織實施科技攻關計劃,提供科技保證。
  圍繞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品種、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勞動條件等方面,抓好一大批投入少、效益好、見效快的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促進產品結構的調整和技術水平的提高。
  積極跟蹤世界新技術革命的進程,努力在生物工程、電子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激光、超導、通信等高技術領域取得新的科技成果。繼續推進“火炬計劃”的實施,辦好高新技術開發區,推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并加快向傳統產業的擴散和滲透。特別要重視發展和推廣應用電子計算機技術。繼續加強基礎性研究,增強科技發展后勁。重視發展軟科學,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努力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促進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繁榮和發展。
  繼續貫徹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針,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注重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逐步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努力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
  全面提高各級各類教育水平。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到本世紀末在全國普及小學階段義務教育,在城鎮以及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地區基本普及初中階段義務教育。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使農村絕大多數新增勞動力接受程度不同的技術教育和培訓,企業新增職工都接受必要的職前教育和崗位培訓。在業人員的勞動技能和專業技術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根據社會實際需要,合理調整普通高等教育結構,大力提高質量。有重點地辦好一批大學。加強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使其在科學技術水平上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同類學科的水平。積極發展成人教育。要十分重視掃盲工作,爭取到2000年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在全社會發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在改善知識分子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方面多辦一些實事,進一步發揮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矗诟愫媒洕ㄔO的同時,相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繼續堅定不移地執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和加強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管理上,逐步降低人口自然增長率,爭取今后十年平均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十二點五以內。
  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使人民生活逐步達到小康水平。努力增加消費品的生產和供應,逐步調整消費結構,特別是加快城鎮住房建設和改革,明顯改善城鄉居民居住條件。積極發展文化、體育等事業,豐富人們精神生活。加強醫療保健工作。同時,逐步改善生活環境和勞動環境。到2000年,目前已經實現小康的少數地區,將進一步提高生活水平;溫飽問題基本解決的多數地區,將普遍實現小康;現在尚未擺脫貧困的少數地區,將在溫飽的基礎上向小康前進。在城鄉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基礎上,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不懈地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增加必要的投入,努力發展和繁榮各項社會主義文化事業。
  加強自然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珍惜和合理開發利用土地、水、森林、草地和各種礦產資源,加強對地質災害、大氣、水域、土壤污染、固體廢物和噪聲等公害及地震自然災害的監測和防治,抑制自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并使一些重點城市和地區的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担^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
  爭取經過十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發展的、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新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疽笫牵?br/>  繼續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適當發展其他經濟成分,形成適合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的所有制結構。
  實行政企職責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離,逐步使絕大多數國營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社會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探索公有制經濟多種有效的實現形式,建立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國營企業管理體制、經營機制和自我約束機制。
  加強市場體系和市場組織的建設,逐步健全在國家指導和管理下的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并建立起對少數重要商品和勞務價格由國家管理,其他一般商品和勞務價格由市場調節的價格形成機制和價格管理制度。
  逐步理順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理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系,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它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原則,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
  建立和健全直接調控與間接調控相結合的,中央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經濟調控體系。
  要圍繞以上要求,積極穩妥和協調配套地推進各個方面經濟體制的改革。與此同時,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一步改革行政管理體制,繼續加強廉政建設。
 ?。叮畧猿謱ν忾_放的基本國策,進一步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
  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努力增加出口,并逐步實現由初加工制成品出口為主向深加工制成品出口為主的轉變。同時,按照有利于技術進步、有利于增加出口創匯能力和有利于節約使用外匯的原則,合理安排進口。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并加強消化、吸收和創新,努力發展替代進口產品的生產,促進民族工業的振興和發展。
  大力發展國際旅游業,積極發展勞務輸出、對外承包工程和國際運輸業,增加非貿易外匯收入。
  進一步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保持合理的外債規模和結構。不斷改善投資環境,采取多種形式吸收和引導外商投資,更好地把吸收外商投資與加快企業技術改造結合起來。
  繼續推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辦好經濟特區,鞏固和發展已開辟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開放城市和開放地區,認真搞好上海浦東新區的開發和開放。同時,選擇一些內陸邊境城市和地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促進這些地區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的發展。
 ?。罚畧猿帧耙粐鴥芍啤钡脑瓌t,繼續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九十年代,我國將按照“一國兩制”的構想,實現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從現在起,要進一步做好有關各項工作。七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正在起草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將從根本上保證國家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后這兩個地區的穩定和繁榮。要繼續積極推動海峽兩岸實現“三通”,加強交流,增進了解,歡迎臺商來大陸投資,進一步促進祖國和平統一。
  以上提出的奮斗目標、指導方針和主要任務,是今后十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在具體實施中,大體分為前五年(“八五”計劃時期)和后五年(“九五”計劃時期)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的工作,有不同的側重點和要求。第八個五年計劃的時期,要著眼于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提高效益,完善和深化改革,努力促進經濟良性循環,為“九五”時期的發展打好基礎。第九個五年計劃期間,要在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產力布局、提高經濟素質和理順基本經濟關系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全面實現到本世紀末的各項目標和任務。
 二、“八五”計劃的基本任務和綜合經濟指標
  第八個五年計劃時期,必須正確處理治理整頓、深化改革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八五”頭一年或者更長一點時間,要繼續進行治理整頓,在治理整頓中求發展;在轉入正常發展以后,還要繼續完成治理整頓遺留下來的某些任務。在整個“八五”期間,都要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和現實條件的可能,在確保經濟與社會穩定的前提下,積極深化改革,使改革更好地促進治理整頓和經濟發展。
?。ㄒ唬┗救蝿?br/> ?。保Ρ3稚鐣傂枨笈c社會總供給基本平衡,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前提下,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促進經濟的適度增長。
  2.突出抓好經濟結構調整,使產品的品種、質量、數量同國內外市場需求的變化相適應;使農業與工業、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與加工工業比例失調的狀況有所扭轉;使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的現象逐步得到改善;使地區經濟結構趨同化的傾向得到抑制。
 ?。常⒆悻F有基礎,充分挖掘潛力,積極地、有重點地推進現有企業技術改造。要選擇一批大中型骨干企業和一批重點產品,作為技術改造的主體和突破口,努力使這些企業和產品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要集中必要的財力、物力,加強重點建設,增強國民經濟發展的后續力量。
  4.在努力發展生產,全面厲行節約,大力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上,采取適當的辦法和步驟,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特別是中央財政收入,并嚴格控制財政支出,減少財政補貼,逐步改善財政收支不平衡狀況。同時,保持合理的信貸規模和結構,嚴格控制貨幣發行。
 ?。担M一步推動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并使之更好地為調整結構、提高經濟素質和效益服務。
 ?。叮行У亻_展對外貿易,積極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智力,鞏固和發展對外開放的格局,把擴大對外開放同提高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更好地結合起來。
  7.以增強國營大中型企業活力、健全企業合理的經營機制為中心,協調配套地進行計劃、投資、財政、稅收、金融、價格、物資、商業、外貿和勞動工資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新體制的形成。同時,進一步完善政府行政管理體制。
  8.努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妥善安排勞動就業。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使人民生活進一步得到改善。繼續發展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加強環境保護工作,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的惡化。加強國防建設,提高防御能力。
?。ǘ┙洕鲩L的規模和速度
  按1990年價格計算,1995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3250億元,比1990年增長百分之三十三點六,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六。農業總產值達到8780億元,比1990年增長百分之十八點九,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三點五。工業總產值達到32700億元,比1990年增長百分之三十七點一,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六點五。第三產業增加值,1995年比1990年增長百分之五十三點九,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九。
?。ㄈ┚C合經濟效益
  所有行業都要大力改進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到1995年,主要行業中按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的產品,要由現在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每萬元國民生產總值消耗的能源,要由1990年的9.3噸標準煤下降到1995年的8.5噸,平均每年的節能率為百分之二點二。大中型企業主導產品的能源、原材料單耗,要達到國際同行業八十年代初的平均先進水平。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提高百分之三點五?!鞍宋濉逼陂g,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要比“七五”有所提高。預算內國營工業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天數,要由1990年的127天縮短到1995年的95天。
?。ㄋ模﹪袷杖氲纳a和分配
 ?。保梗梗的陣袷杖肷a額達到18250億元,比1990年14300億元增長百分之二十七點六,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五。五年合計,國民收入使用額為81050億元。五年內,不包括物價上漲因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合計為26000億元,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五點七。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投資為17000億元,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五點五。在全民所有制單位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為8400億元,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二點一;技術改造投資5500億元,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九點八。在基本建設投資的分配中,按照調整產業結構的要求,優先安排農業、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的建設。技術改造的投資、重點用于節約能源、原材料,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新品種,擴大出口創匯和替代進口產品,以及保證企業安全生產等方面;重點抓好一批骨干企業的改造和上海、天津、沈陽、武漢重慶、哈爾濱等老工業城市的改造。
  五年內,全國居民消費水平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三。
?。ㄎ澹┴斦托刨J
  努力增加財政收入,合理壓縮財政支出。在提高經濟效益、適當增加稅收、減少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力爭國內財政收入五年平均每年遞增百分之六點一;國內財政支出,五年平均每年遞增百分之五點七,重點增加農業、教育、科學、國防和國家重點建設等方面的開支。五年累計,收支相抵還存在一定差額。實現財政收支平衡,這是我們的努力目標。由于近兩年國家財政赤字比較大,“八五”又面臨償還債務的高峰,而有些開支又必須適當增加,因此,在編制和執行年度計劃中,一定要努力增產增收、節約開支,把財政收支差額縮小到最低限度。
  繼續控制信貸總規模,積極調整信貸結構。五年內,貸款總規模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二。其中,流動資金貸款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一點七;固定資產投資貸款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五點三。
 三、“八五”期間主要經濟部門發展的任務和政策
 (一)農業和農村經濟
  進一步加強農業,全面發展農村經濟,是“八五”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要繼續深化農村改革,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健全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因地制宜,實行不同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繼續抓好科技、教育興農,大力推廣效益顯著的農業科技成果。逐步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努力改善農業基本生產條件。積極改革農產品流通體制,實行鼓勵發展糧食生產的購銷體制和價格政策,以調動商品糧主產區和糧農種糧的積極性。
  種植業。保證糧食、棉花穩定增長,同時努力增產其他各種農產品。“八五”期間,主要農作物的產量指標如下:糧食,按五年兩豐兩歉一平考慮,年均產量達到4.47億噸(其中1995年為4.55億噸),同“七五”期間年均產量相比,平均每年增加820萬噸;棉花,年均產量464萬噸(其中1995年為475萬噸),比“七五”期間平均每年增加12萬噸;油料,年均產量1726萬噸(其中1995年為1800萬噸),比“七五”期間平均每年增加56萬噸;糖料,年均產量7372萬噸(其中1995年為7500萬噸),比“七五”期間平均每年增加250萬噸。五年內,除繼續鞏固和完善已有的商品生產基地外,重點在一些增產潛力較大的地區建設一批國家級的商品糧、棉生產基地。繼續加強農墾系統國營農場建設。努力增加化肥、農膜、農藥、農用機械等的供應量,并合理控制它們的價格水平。大面積推廣增產效果顯著的適用技術。1995年,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的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5億畝以上和2.8億畝左右,小麥、玉米、水稻的先進栽培技術推廣面積各1億畝左右,地膜和塑料大棚的覆蓋面積達到6000萬畝。
  林業。積極開展植樹造林綠化活動,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切實保護和有效利用現有森林資源,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大力開展營林建設。五年內,造林3.75億畝,封山育林1.8億畝,新增森林面積2.7億畝。1995年,森林覆蓋率要由目前的百分之十二點九提高到百分之十四左右;撫育中幼林2.49億畝,跡地更新面積達到7950萬畝;重點建設三北防護林二期工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等,以及建設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
  畜牧業。穩定增加豬肉產量,積極發展食草型、節糧型畜禽。豬的存欄數穩定在3.5億頭左右,努力提高出欄率;牛羊禽兔肉占肉類總產量的比重,由目前的近百分之二十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1995年,肉類總產量達到3000萬噸,比1990年增加200萬噸。要進一步發展國營農場和城市郊區的奶牛飼養,以及蛋和肉雞工廠化生產,加速開發南方草山草坡,抓緊北方牧區草原建設,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地資源,積極發展草原畜牧業。綜合開發飼料資源,擴大飼料工業生產能力。
  水產業。大力發展海水、淡水養殖,積極開發外海和遠洋捕撈,加強水產品的加工和綜合利用。1995年水產品產量達到1450萬噸,比1990年增加232萬噸。著重抓好增產潛力大的中低產魚塘的改造和配套工程建設,繼續建設和完善淡水養殖和海水養殖基地。加強漁業政策管理,嚴格控制近海捕撈強度。擴大東海、黃海外海的中上層魚類和南海魚類資源的開發。
  鄉鎮企業。認真貫徹積極扶持、合理規劃、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鄉鎮企業要進一步調整結構,改進產品質量,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保持適當的增長速度。1995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14000億元,比1990年增長百分之六十六。對不同地區鄉鎮企業的發展方向和速度,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特別要扶持民族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鄉鎮企業的發展。要加強對鄉鎮企業的引導和管理,逐步優化企業組織結構,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從事采掘業的鄉鎮企業,要注意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
?。ǘ┧ㄔO
  要把水利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放在重要戰略地位。努力提高抗御洪水災害的能力,防治水土流失。鞏固和改善現有水利設施,增加農田澆灌面積。五年內,新增澆灌面積3000萬畝。要著手建設一些跨流域的調水工程,逐步緩解華北和其他重點缺水地區、缺水城市的供水困難,努力解決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困難的問題。大力提倡節約用水。五年內,繼續建設長江、黃河、淮河、海河等堤防加高加固和防洪排澇工程,建設重點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進一步治理洞庭湖、鄱陽湖、太湖,以及黃河中游、長江上游等重點水土流失區,開工建設南水北調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萬家寨水利樞紐和引黃入晉工程。繼續抓緊長江三峽工程項目的審查。加強重點農業開發區和荒地灘涂開墾中的水利工作。
?。ㄈ┠茉垂I
  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的方針,把節約放在突出位置。1995年,全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11.72億噸標準煤,比1990年增加1.32億噸,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二點四。五年內,全國共節約和少用能源1億噸標準煤。
  煤炭。加快統配煤礦的建設,同時促進地方礦、鄉鎮礦的改造和提高。1995年煤炭產量達到12.3億噸,比1990年增加1.5億噸。建設的重點是,繼續建設內蒙古霍林河、伊敏、元寶山、準格爾等大型露天礦,建設大同礦區、神府東勝礦區以及東北地區的鐵法、雙鴨山礦區和華東、中南地區的兗州、淮南、永城礦區等一批在建項目;新開工建設陜西黃陵礦區、寧夏靈武礦區和山西平朔安家嶺露天礦等項目。同時,加強現有煤礦的技術改造,提高煤炭生產機械化程度。
  電力。實行因地制宜、水火電并舉和適當發展核電的方針。要重視水電建設,認真貫徹大中小相結合、梯級開發和綜合利用的方針。要在水力資源豐富的黃河上游、長江干支流和紅水河流域加快水電的開發?;痣娊ㄔO,積極建設礦區電廠、沿海沿江港口電廠、鐵路沿線和負荷中心電廠,并積極發展熱電聯產。五年內,重點建設四川二灘、廣西巖灘、云南漫灣、湖北隔河巖、湖南五強溪、西藏羊卓雍湖、青海李家峽等水電站,以及伊敏、元寶山、綏中、上海外高橋、常熟等火電廠和秦山核電二期工程。在安排好電源建設的同時,搞好電網工程的建設。努力加強農村電力建設。1995年,發電量達到8100億千瓦小時,比1990年增加1920億千瓦小時。
  石油和天然氣。石油,貫徹穩住東部地區、發展西部地區的方針。重點抓好大慶、勝利、遼河等主力油田的勘探和開發,保證東部地區原油的穩定增產。集中力量加強以塔里木為重點的西部地區的油氣資源勘探和開發,并積極創造運輸條件,努力增加產量。同時,積極進行海上和極淺海、灘涂地區油氣田的勘探和開發。天然氣的生產建設,要以四川地區為重點,并進一步加強陜甘寧盆地、河南中原地區、東北松遼盆地和南海海域等地區的勘探與開發。1995年,全國原油產量達到1.45億噸(其中海上500萬噸),比1990年增加700萬噸。天然氣產量達到200億立方米,比1990年增加48億立方米。
?。ㄋ模┙煌ㄟ\輸和郵電通信業
  交通運輸的建設要著眼于2000年或者更遠一點時間國民經濟發展對運力的需要,搞好綜合運輸體系的建設,以增加鐵路運力為重點,同時積極發揮公路、水運、空運、管道等多種運輸方式的優勢,并使各種運輸方式銜接配套。運輸、郵電的建設,都要貫徹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方針。
  鐵路。要采用先進適用技術對舊線進行改造,在一些重要線路逐步實現內燃化、電氣化,以及有選擇的重載化,逐年減少“限制口”;同時加快煤炭運輸干線、新的南北干線,以及西北、西南地區干線的建設。重點建設大秦線二期、神府煤田外運通道、寶中線、集通線、侯月線、南昆線、京九線、浙贛復線、焦柳復線、蘭新復線以及京廣、京滬、哈大、成昆線電氣化等。在保證重點鐵路建設的同時,在國家統一規劃下,提倡中央、地方合資建設鐵路,鼓勵發展地方鐵路。1995年,鐵路貨運量達到16.5億噸左右。
  公路。重點建設國道主干線,特別是京廣、京滬、沈哈、隴海干線,以及沿海運輸繁忙地帶的高速公路和汽車專用公路。相應建設省級干線公路和縣鄉公路,積極扶持貧困地區公路建設。有重點地建設其他公路。
  水運。加強沿海港口建設,裝與卸要并舉安排,建港和疏港以及港后腹地的運輸能力要系統加以考慮。建設的重點是南北海上運輸主通道的樞紐港,特別是煤炭、集裝箱、陸島滾裝和客運等專業運輸系統的碼頭。大力發展內河航運,建設長江干線及主要支流,續建西江整治等工程。進一步擴大遠洋、沿海和內河的水運能力。同時,加強工業密集區域和重點開發區的航運建設。1995年,沿海港口吞吐量達到6.5億噸。
  民用航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續建上海虹橋、昆明巫家壩、海南三亞、武漢天河等機場,新開工首都機場航站區。加強航行系統和空中管制系統的建設。進一步增加干線和支線的空運能力,合理規劃航線網絡,根據需要開辟新的航線。國際航線主要鞏固現有航線,提高競爭能力。增強通用航空的作業能力。
  郵電通信業。要加快發展長途電話自動化,提高電話普及率,逐步形成方便迅速的通信網絡。重點建設滬閩、榕穗、京沈哈等光纜干線工程,北京、天津、上海和省會城市的市話網擴建工程。五年內,新增電話交換機1500萬門,其中市話1000萬門;新增長途電話電路15萬條,長途自動交換設備40萬路端;新增光纜干線8000公里。1995年,郵電業務總量達到300億元,力爭1995年電話普及率達到百分之二以上。
 (五)原材料工業
  鋼鐵。要通過對現有企業的改造和擴建,提高技術水平,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增產短缺品種和提高產品質量;并加強礦山和輔助材料生產能力的建設。重點續建寶鋼、武鋼、攀鋼、馬鋼、天津無縫鋼管廠和太鋼尖山鐵礦等,新建宣鋼近北莊、重鋼平川、鞍鋼齊大山等鐵礦,以及武鋼三煉鋼、梅山熱軋、本鋼冷軋等項目。同時,加快一些重點鋼鐵企業的技術改造。1995年,鋼產量達到7200萬噸,鋼材產量5950萬噸。按國際標準和國際先進標準生產的鋼材,由1990年的百分之四十上升到百分之五十,板管比由百分之三十七上升到百分之四十,連鑄比由百分之二十二點四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五,噸鋼綜合能耗由1.63噸標準煤下降到1.55噸標準煤。
  有色金屬。把發展鋁、特別是氧化鋁放在優先地位,積極發展鉛鋅,創造條件發展銅,適當發展其他有色金屬。加強礦山建設,使采礦、選礦、冶煉和加工能力之間趨向平衡。重點建設山西鋁廠、中州鋁廠、白銀鋁廠二期、平果鋁廠、德興銅礦、金川鎳礦等。
  化學工業。主要發展化肥、農藥、農膜等農用產品,努力改善氮、磷、鉀肥的比例關系。積極發展化工原料和精細化工產品。重點建設貴州甕福、湖北黃麥嶺和大峪口礦肥結合工程,云南高濃度磷復肥工程,以及吉林、內蒙古、陜西渭河和江西九江等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王蕾

王蕾

執業證號:

13302201411233309

浙江泰杭(寧波)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王蕾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安哥拉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1983)

1983-09-02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沒收非法所得”是否包含沒收土地問題的答復

1990-08-02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際電信聯盟組織法》和《國際電信聯盟公約》的決定

1997-05-0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關于發生武裝沖突時保護文化財產的公約》和《議定書》的決定

1999-10-31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2000)

2000-08-25

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1970-01-01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決定

1996-05-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1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5-04-10

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行政機關是否可以自行決定委托問題的答復

1996-11-0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情況的報告》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9-12-25

外國商會管理暫行規定(2013修訂)

2013-12-07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2019修正)

2019-03-02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2-17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2015年修訂)

2015-06-1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

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12-11-09

國務院關于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2-10-24

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

2012-06-2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福建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1-09-17

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的實施意見

2010-04-09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扶貧辦等部門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擴大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07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

2010-03-09

國務院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

2010-01-0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0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09-12-07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岗市| 扶风县| 满洲里市| 攀枝花市| 桃园县| 怀柔区| 永清县| 太谷县| 开原市| 承德市| 洛浦县| 仲巴县| 永福县| 绥德县| 射洪县| 金乡县| 湖北省| 泗阳县| 财经| 温泉县| 简阳市| 登封市| 林甸县| 达日县| 仙桃市| 延边| 常德市| 龙岩市| 蓬莱市| 武乡县| 云和县| 邓州市| 河源市| 镇康县| 阿克| 右玉县| 靖州| 略阳县| 乌恰县| 湾仔区|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