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條】
第三十九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
(二)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賄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貪污計劃生育經費或者社會撫養費的;
(五)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的。
【釋義】
本條是關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出現違法犯罪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我國計劃生育工作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各級領導和廣大基層干部為此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在計劃生育工作中,也有少數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存在著違法犯罪行為,這些違法犯罪行為的存在損害了計劃生育工作的形象,不利于計劃生育工作的健康開展,不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也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所以必須對這些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制裁,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本條對以下四種違法行為規定了法律責任:
一、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主要表現為違反《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4條第1款規定的違法行為。《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4條第1款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應當嚴格依法行政,文明執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必須要嚴格依法行政,文明執法,絕不能野蠻執法,侵犯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的違法行為,主要表現為:(一)非法關押、毆打、侮辱違反計劃生育規定的人員及其家屬的;(二)毀壞違反計劃生育規定人員家庭的莊稼、房屋和其他財產的;(三)非經法定程序將違反計劃生育規定人員的財產抵繳社會撫養費的;(四)濫設收費項目、亂罰款的;(五)因當事人違反計劃生育規定而株連其親友、鄰居及其他群眾;對揭發、舉報的群眾進行打擊報復的;(六)以完成人口計劃為由而不允許合法生育的;(七)組織對未婚女青年進行孕檢的。上述均為在計劃生育工作中侵犯公民人身權、財產權的違法行為,要依法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由于我國人口壓力很大,在推行計劃生育之初,計劃生育工作難做,有些計劃生育部門的工作人員為了完成人口指標,在執法中沒有做到文明執法,工作簡單化,過多地依靠強迫命令的方式來執法,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針對這一問題,國家計生委于1995年下發了關于在計劃生育行政執法中“七個不準”的規定,指出上述七項違法行為,違背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損害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損害了計劃生育工作的形象,不利于工作的健康開展,不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各級計劃生育部門及其執法人員要堅持正確執法、文明執法,不得侵害公民合法權益。同時強調要加強對基層計劃生育工作人員的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他們懂得計劃生育工作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樹立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依法管理計劃生育工作,提高計劃生育行政執法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作為國家的一部重要法律,在總則中進一步明確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應當嚴格依法行政,文明執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
對違反本項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包括故意傷害罪、侮辱罪、非法拘禁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打擊報復罪:#p#分頁標題#e#
(一)故意傷害罪。《刑法》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致人重傷,是指依照《刑法》第95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傷害:(一)使人肢體殘廢或者毀人容貌的;(二)使人喪失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機能的;(三)其他對于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其他對于人身健康有重大傷害的”,主要是指能夠引起威脅生命的并發癥,以及其他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損傷,主要包括顱腦損傷、頸部損傷、胸部損傷、腹部損傷、骨盆部損傷以及燒傷、燙傷、凍傷、電擊傷、物理、化學或者生物等致傷因素引起的損傷。
(二)非法拘禁罪。《刑法》第238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的規定定罪處罰。”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犯前兩款罪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三)侮辱罪。《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所謂“情節嚴重”,是指侮辱、誹謗他人手段惡劣、后果嚴重或者影響很壞等情況,一般是指以暴力的方式對他人進行侮辱、誹謗,但這里的暴力,其目的不是為損害他人的身體健康,而是為實施侮辱、誹謗。如果在實施侮辱的過程中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傷害后果的,即構成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不構成侮辱、誹謗罪。這里應當指出的是,對于侮辱罪,只有被侮辱人親自向人民法院控告的,人民法院才能受理,對于被侮辱人不控告的,司法機關不能主動受理,追究侮辱人的刑事責任。但也有例外,一是根據《刑法》第98條的規定,如果被害人受強制或者威嚇而無法告訴的,人民檢察院和被害人的近親屬也可以告訴;二是依照《刑法》第246條第2款的規定,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這里所說的“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主要是指侮辱行為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或者自殺的,可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四)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刑法》第275條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一)濫用職權。濫用職權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故意超過職權范圍行使職權或者不適當地使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失的違法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濫用職權的行為,主要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超越法律、法規所賦予的職權范圍去行使職權;或者不適當地使用職權,造成危害后果的違法行為。如對不符合本法第18條規定生育子女的公民,應當依法向其征收社會撫養費。征收社會撫養費的行政決定必須要依法定的程序而作出,國家機關人員無權自行決定,如果執法人員非依法定程序而作出征收社會撫養費的決定,即為濫用職權的違法行為。再如,對于公民拒絕或拖延繳納,以及不足額繳納社會撫養費的,計劃生育部門應當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如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沒有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是自行向當事人進行強制執行,也屬于濫用職權的違法行為。#p#分頁標題#e#
(二)玩忽職守。玩忽職守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地履行職責,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損失的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玩忽職守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對工作極端不負責任,對計劃生育工作放松管理,發現有計劃外懷孕者也不去做工作,不動員其采取補救措施,對超生行為漠然視之,放任自流;對違反計劃生育管理秩序的行為不予制止,從而使計劃生育工作秩序受到破壞,超生泛濫,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得不到有效執行,人口數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三)徇私舞弊。徇私舞弊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徇個人私利、私情,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破壞計劃生育工作秩序,使國家和人民利益受到損失的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中徇私舞弊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出于貪贓、報復或者袒護親友的目的,明知某人不符合生育二胎的條件,而允許其生育二胎;明知某人未采取節育措施,卻給其出具“避孕節育證明”;明知某人沒有違反計劃生育管理秩序的行為,出于報復的目的,對其進行處罰等,從而損害了計劃生育工作嚴格執法的威信,也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
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給予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第397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397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三、索取、收受賄賂的
索取、收受賄賂,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計劃生育工作中,利用自己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收受他人的財物,明知其所作所為違反法律、法規對其履行職責的要求,損害公務人員的廉潔形象,但出于貪利動機或目的仍然為之,利用手中的權力搞權錢交易,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如明知某人不符合生育二胎的條件,在收受其賄賂后,即為其大開方便之門,給其出具“生育證”,允許其生育二胎;又如某人超計劃生育,按地方法規的規定,應當繳納社會撫養費,但經過權錢交易,收受賄賂后,即允許其不繳納社會撫養費或少繳納社會撫養費,從而放縱了超計劃生育的違法行為。對于索取、收受賄賂的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給予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第385條、386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385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財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的,是受賄罪。”“國家工作人員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歸個人所有的,以受賄論處。”第386條規定:“對犯受賄罪的,根據受賄所得數額及情節,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處罰。索賄的從重處罰。”根據刑法第383條的規定,犯受賄罪的,根據受賄所得的數額及情節,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個人受賄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二)個人受賄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三)個人受賄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個人受賄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一萬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于刑事處罰,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四)個人受賄數額不滿五千元,情節較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酌情給予行政處分。對多次受賄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受賄數額處罰。#p#分頁標題#e#
在認定受賄罪時,應注意兩點:第一,行為人只要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公開向他人要求財物或暗示他人給予財物的索賄行為,即可構成本罪,不需要行為人已經為他人謀取了利益;第二,對于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的行為,必須同時具有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要件,才能構成本罪。但為他人謀取的利益是否實現,不影響本罪的構成。
四、截留、克扣、挪用、貪污計劃生育經費或者社會撫養費的
計劃生育經費是由國家財政支付的專門用于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費用,以及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個人為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捐贈的費用。本法第15條明確規定:“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投入的總體水平。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必要的經費。”“國家鼓勵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人為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提供捐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克扣、挪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費用。”
社會撫養費是由超計劃生育的當事人繳納的,用于補償超生給社會增加的公共投入的費用,這筆經費必須全部上繳財政,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絕不允許任何單位和個人予以截留、克扣、挪用、貪污。目前,一些地方存在截留、克扣、挪用、私分社會撫養費的現象,有的甚至搞“放水養魚”,一方面放縱超生行為,另一方面靠征收社會撫養費、罰款搞創收,嚴重破壞了計劃生育工作秩序,敗壞了計劃生育工作的形象,對此,群眾意見極大。針對這一問題,2000年中央8號文件明確規定:收取的社會撫養費上繳國庫,用于補償所增加的社會公共投入。目前國務院已經組織起草了《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該辦法出臺后,將加強對社會撫養費的征收管理,從源頭上治理和杜絕地方截留、克扣、挪用、私分社會撫養費的現象,扭轉靠征收社會撫養費、罰款維持計劃生育工作的狀況。
對于截留、克扣、挪用、貪污計劃生育經費或者社會撫養費的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給予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第382-384條規定的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貪污罪。刑法第382條第1款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污罪。”第383條規定:“對犯貪污罪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一)個人貪污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死刑,并處沒收財產。(二)個人貪污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三)個人貪污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個人貪污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一萬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可以減輕處罰或者免予刑事處罰,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四)個人貪污數額不滿五千元,情節較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較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挪用公款罪。刑法第384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
#p#分頁標題#e#五、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的
人口與計劃生育數據統計是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一項重要環節,對于研究某一地區在某一個時間段的人口結構、人口數量、生育率以及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總體工作水平,制定人口發展規劃具有重要意義。計劃生育在一個地方和一個單位貫徹執行情況,主要通過人口統計和計劃生育統計的數據來反映,統計數據不準確,就不能真實地反映計劃生育工作的情況,還會導致人口和生育決策失誤的嚴重后果。1983年12月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該法于1996年5月根據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的決定》予以修正)第3條明確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個體工商戶等統計調查對象,必須依照本法和國家規定,如實提供統計資料,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這些單位負責人口統計和計劃生育統計的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統計法》的規定,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有效地、科學地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的數據統計工作,及時、準確地上報統計數據,絕不能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對于虛報、瞞報、偽造、篡改或者拒報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數據的違法行為,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違法所得的,給予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2009年12月26日)
2009-12-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合作打擊非法販運麻醉藥品、精神藥物及其前體的協議》的決定
2004-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6-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耳其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2-09-28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01-0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81-12-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1978年底以前頒布的法律進行清理情況和意見報告的決定
1987-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已修改]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1990-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1992)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衛星地面接收設施接收外國衛星傳送電視節目管理辦法(2018修正)
2018-09-18毒品違法犯罪舉報獎勵辦法
1970-01-01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
2018-03-29浙江省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和保護條例
2014-07-31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2014-04-25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
2014-01-13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的通知
2013-12-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1970-01-01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
2013-06-13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決定
2013-01-30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2修正)
2012-11-09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
2012-04-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邯鄲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2-03-03國務院關于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的通知
20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