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條【違法行為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違法受到行政處罰,其違法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釋義】: 本條是對違法行為人所應承擔的不同的法律責任的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承擔的不同的法律責任可分為: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一、關于民事責任的承擔。給予行政處罰是當事人因違法而承擔的行政處罰的責任,與民事責任屬不同的法律責任范疇,但又是同一種違法行為所引起的。受到行政處罰之人同時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是特定的,即行為人因違法對他人造成損害。但要說明一點,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是行政機關,而民事賠償責任首先是當事人自己協商解決,可以進行調解,如仍達不成一致意見,可以經法院判決,由司法途徑解決。 二、關于刑事責任的承擔。給予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尚不構成犯罪的行為。如果情節、后果嚴重就構成犯罪了,為了不放縱犯罪,法律規定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果在將要進行行政處罰時,已經知道違法行為人的行為構成犯罪了,可以直接移送有關部門起訴,進行刑事處罰,不能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反之已經進行過行政處罰的,則仍有可能進行刑事處罰。只是在進行刑事處罰時要考慮已進行過的行政處罰。 此處要將行政處罰后承擔刑事責任的行為與行政處罰中的一事不再罰原則區別開來。行政處罰中的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依據,給予兩次以上的行政處罰。同一事實是指同一個違法行為;同一依據,是指同一法律依據。但實踐中往往同一行為違反了不同的法律規定,即產生規范競合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處理原則是: 1.同一行為違反兩個以上法律規范時,應依據不同法律規范分別處罰。 2.如果一個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人已經給予處罰的,其他行政機關不得再科以同類處罰。 3.在給予其他各類的處罰時,可以考慮違法行為人已受到處罰的事實,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一事不再罰的原則以后還會詳細論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04)
2004-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1981年《職業安全和衛生及工作環境公約》的決定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
1997-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8-11-07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督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期貨交易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2019-10-22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2018-01-16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8-01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4-23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關于發布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的通知
2013-12-02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的通知
2013-12-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關于福建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
2012-06-0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知識產權局等部門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04-28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1-05-10國務院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
2011-01-21國務院關于確定三亞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0-11-16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0-10-16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2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