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條【設定和實施的法定原則】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
【釋義】: 本條是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的法定原則的規定。
一、行政處罰的設定權是國家立法權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采取嚴格慎重的法定原則,即法無明文規定的,不處罰。行政處罰按其性質劃分,大體可以分為四類:一是涉及人身權利的人身自由罰;二是吊銷許可證或營業執照、責令停產停業等的行為罰;三是罰款、沒收非法財產等財產罰;四是警告、通報批評等申誡罰。 我國設定行政處罰權的立法原則:第一,要符合我國的立法體制;第二,要區別各類行政處罰的不同情況,區別對待;第三,根據法制原則來規范,對現行某些不規范的做法要適當改變,又要考慮我國法制建設的實際情況。根據以上原則,本法對行政處罰的設定權作出了明確規定,并在本條強調了行政處罰的設定權由本法統一調整,采取法定原則。 本法規定的處罰設定權可以概括為:法律可以設定各種類型的行政處罰權;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各類行政處罰;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
二、行政處罰的實施要依本法的規定。實施處罰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實施的主體,一是實施的行為或實施的原則和程序。即: 1.不是所有的行政機關都有行政處罰權,哪些行政機關有行政處罰權,由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對此應注意一點,執法主體應是國家行政機關,但又不都是行政機關,法律開了一個小口子,規定了授權和委托,但有限制性規定; 2.行政機關只能對自己主管業務范圍內的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給以行政處罰; 3.每個行政機關有權給予什么種類的行政處罰,依法律、法規的規定。對此法律也作了具體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99修正)
1994-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外交人員法(主席令 第19號)
2009-12-31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1988-09-05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修正)
1998-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2001修正)
2001-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2003)
2003-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修正)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85-01-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在一九七九年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將革命委員會改為人民政府的決議
1979-09-1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84-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已修訂)
1994-05-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3-10-29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設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的決定
1998-03-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2001-04-28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17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2019-12-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
2019-04-16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2013修訂)
2013-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戒毒條例
2011-06-26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