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條 經營港口理貨業務,應當按照規定取得許可。實施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規定。
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應當公正、準確地辦理理貨業務;不得兼營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貨物裝卸經營業務和倉儲經營業務。
[釋義] 本條是關于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規定。
一、港口理貨業務,就是指在港口從事貨物清點、查明貨物的數量和表面情況等,并出具書面證明的一種業務。理貨具有較強的公正性和獨立性,經營人應當對其出具的證明負責,并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理貨證明往往也成為海關部門、保險公司、司法機關等經查驗貨物打擊走私,依法征稅,提供理賠,審理案件的一種重要文件和依據。理貨絕不應僅僅理解為是一種簡單的點數。它是獨立于港口業務之外的一種傳統業務。過去所說的理貨多指船方理貨,即僅受船公司的委托,代表船公司進行理貨。從未來發展趨勢看,理貨不應僅限于接受船方委托,為船方提供理貨服務,而應當將貨方理貨也納入其中,即也可以收貨方的委托為其提供理貨業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理貨的公正性和客觀性。但是在同一單貨物中,經營人不得既代表船方,又代表貨方,防止出現不公,偏袒任何一方。
之所以將理貨業務納入港口法加以調整,主要是考慮歷史上理貨業務就屬于港口業務的一部分,多由港口經營人負責經營。同時,理貨的地點也往往在港口的范圍。但是,應當指出港口理貨業務不是港口業務的組成部分,它與港口業務的管理制度不完全相同,絕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
二、港口法對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規定主要包括兩項內容:
1.明確了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許可制度、許可原則和理貨業務管理的具體辦法的授權。
(1)規定了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許可制度。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許可,就是指理貨業務經營人從事理貨業務,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向有關政府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經審查合格的,方可從事理貨業務。否則,未經審查合格,不得進行港口理貨。港口法的具體規定是:經營港口理貨業務,應當按照規定取得許可。這是港口法就理貨業務規定的一項市場準入制度,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必須嚴格遵守。
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沒有明確港口理貨經營人應當向哪個政府部門提出書面申請,而是僅規定按照規定。其實所謂的規定就是指港口法授權的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制定的港口理貨業務辦法。該辦法中授權的理貨業務主管部門,就是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應當提出申請的部門。
港口法設立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制度,主要考慮:一是理貨業務的特點決定了國家必須對經營人實施嚴格的管理。如前所述,理貨業務經營人是一個依靠信用向船公司和貨主提供服務的企業,其出具的書面文件是否真實、可靠,對政府有關部門和司法機關的決策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設立這道門檻可以最大限度地將那些經營條件差、社會信用程度低的經營人排除在外,為企業提供一種安全的服務環境。二是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01年轉發交通部等部門《關于深化中央直屬和雙重領導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精神,港口理貨業務要從港口業務中獨立出來,形成一種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實體。在未來幾年內,每個港口要選擇兩家理貨企業進行改革試點,允許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之間開展充分的競爭。據此,必須對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實行數量限制,避免因理貨業務放開后出現一哄而起的現象發生,維護正常的理貨經營秩序。
(2)規定了經營許可的原則。經營許可原則,就是指港口理貨業務行政管理部門在辦理理貨業務經營許可手續時所應當遵守的基本準則。港口法規定,實施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這是法律對港口理貨業務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一項法定義務,是確保行政部門依法行政、清明廉潔的重要舉措,也是維護理貨業務申請人合法權益的制度保障。港口理貨業務行政管理部門必須人貫徹這一法律要求,切實做到公開、公正、公平。不得暗箱操作、以權謀私,損害申請人的合法權益。
(3)規定了理貨業務管理具體辦法的制定機關。2001年國家關于港口改革的文件下發后,我國的港口理貨業務管理尚處在一個改革試點階段,有一些管理制度還需要不斷進行探索、完善、總結,難以將其全部上升到法律層次,比如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的條件。許可的行政管理層級、許可的具體程序等等,都還需要一個過程。為此,為了給今后的港口理貸改革留有空間,制定出更加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港口法有必要就港口理貨業務的具體管理辦法,授權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2.明確了理貨業務經營人的理發原則和業務限制。
(1)理貨業務經營人的理貨原則。簡單地說,理貨業務經營人的理貨原則就是理貨業務經營人的理貨行為準則。港口法規定: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應當公正、準確地辦理理貨業務。根據這一原則,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辦理理貨業務時必須做到客觀、公正、準確,對理貨中出現的貨差貨損等各種情況要如實記錄,不得人為夸大或者縮小有關情況;要如實地根據理貨結果出具理貨報告,反映真實情況,不得弄虛作假。這是法律賦予經營人的一項義務,是維護船公司和貨主合法權益的重要保證,經營人必須如實履行好這項義務。
(2)業務限制。港口法規定: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不得兼營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的貨物裝卸經營業務和倉儲經營業務。根據這一規定,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的經營業務將受到相應的限制,即不得兼營貨物裝卸和倉儲業務。法律作出這樣規定,其主要考慮就是防止理貨業務經營人因兼營貨物裝卸和倉儲業務而影響理貨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損害部公司和貨主的利益。這是一項強制性規定,絕對禁止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兼營貨物裝卸和倉儲業務,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必須嚴格遵守,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違反。當然,法律規定的是不得兼營貨物裝卸和倉儲業務,并沒有禁止單獨經營這兩項業務。言外之意,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只要將理貨業務與貨物裝卸和倉儲業務分開,獨立分業經營,單獨核算,分負盈虧,并不違反法律規定,是港口法所允許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2013)
2013-01-2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2007-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88)
1988-04-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9)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99)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04修正)
2004-08-28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
2005-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國際承認航空器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9-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9-12-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2-04-28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
2017-11-06關于印發《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的通知
2014-03-10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1-23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2012-04-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
2012-01-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1-21國務院關于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6自然災害救助條例
2010-07-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湘潭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0-02-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規范各地政府駐北京辦事機構管理的意見
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