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條 海洋功能區劃按照下列原則編制:
(一)按照海域的區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等自然屬性,科學確定海域功能;
(二)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統籌安排各有關行業用海;
(三)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海域可持續利用,促進海洋經濟的發展;
(四)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五)保障國防安全,保證軍事用海需要。
【釋義】本條是關于海洋功能區劃編制原則的規定。
一、自然的或社會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有其客觀規律的,原則是事物存在和發展規律的一種抽象概括。原則一旦被科學地抽象出來,它就能反過來指導、約束、規范人的社會行為,保證人的活動適合于自然界和社會的運動規律,從而達到人們的目的。本條規定了海洋功能區劃編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以保證海洋功能區劃的客觀性、社會性和可實施性。
二、自然屬性原則。海域特定區域自然屬性的特殊性和不同區域自然屬性的差異性是劃定各種功能區的先決條件。也可以說自然屬性才是海洋功能區劃分的主要標準。海洋自然屬性的內涵是豐富的,主要包括區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三個方面。
1、區位,即地理區位或某一海域在空間的地理位置。海洋作為一個地理綜合體,既有經向和緯向的區域分帶,也有垂直的分帶。以我國東部海域為例,其緯向海域可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海域;其經向海域,可分為海岸帶、中近海和中遠海等;其垂直分帶,則可分為極淺海、淺海、深海、海溝和大洋(存在臺灣島以東的西北太平洋)等。不論那種方向的分帶現象,都會導致不同海域的自然環境與資源的相關規律。凡處于同一個地域(或海域)單元的,其環境和資源(特別是生物資源)往往表現出某種程度上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而分處在不同的海域者,則表現出某種程度的差異和區別,這便形成不同區位的海域。不同的區位,決定了它所處位置的重要程度,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度,所以,它是劃分海洋功能區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2、自然資源,海洋功能區的核心在于它有什么用途(功能),這種用途是由它包含的資源的類型和豐度所決定的。所以,海洋功能區劃中自然資源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海洋功能區劃時,必須全面分析、認識該海域的一切資源,既包括生命資源的漁業資源、生物資源等,也包括非生命資源的礦產資源、港口資源、動力資源、化學資源、旅游資源等。海洋功能區單元,絕大部分是由這些資源對象劃定的,比如港口區、航運區、油氣區、固體礦產區、鹽田區、海洋能區、地下鹵水區、旅游區、海水養殖區、海洋捕撈區等。在自然資源運用到海洋功能區劃中時,一定要掌握各類資源類別、分布、儲(蘊)藏量、時空變化、可利用條件等,如果僅了解資源類別,其他條件不清楚時,開發利用的功能也無法選擇。
3、自然環境,海洋自然環境是由海洋水文氣象、海水化學、海洋生物、海洋地質地貌、海洋災害和海洋污染等條件所組成。海洋環境與陸地環境相比,兩者有顯著的差別。海洋環境具有組成要素復雜性,自然變化過程相對更為迅速、局部區域有時會十分激烈等特點。由此也造成了人們對海洋環境狀況及其變化的了解和認識,其難度大大增加。海洋自然環境狀況直接影響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和方向,所以,在海洋功能區劃時,必須充分重視海洋自然環境要素。
二、社會屬性原則。按國標《海洋功能區劃技術導則》對海洋功能區的規定,社會屬性在劃定海洋功能區時,要“考慮到海洋開發利用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它不是可有可無的條件,而是必要條件,只有按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來選擇何種功能(或功能順序), 才能使劃分的功能區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性。“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統籌安排各有關行業用海”原則,除其作為普遍性原則外,在運用到海洋功能區劃上,主要針對下面3種情況:一是當一個具體海域單元的主導功能(即處于最具價值優勢的功能)出現2個或2個以上時,僅就自然屬性難以決斷其取舍的排序,那么,就需要根據經濟與社會需要的緊迫程度和國家優先政策來加以確定。例如我國在編制小比例尺海洋功能區劃時,各地都遇到,近海的一些海域,既有港口與航運功能,也有增養殖功能,而且兩者對該海域都有優勢。當時國家經濟發展確立了交通、能源先行的政策,據此就把該海域劃定為港口航運區;二是相鄰海域功能單元,如果有一海域已投入開發利用并已形成產業規模,而且有一定的開發歷史,那么,尚待確定的功能區海域就要考慮其協調性問題,在若干功能方向中,合理選定能夠與已有產業匹配的優勢功能;三是依據沿海地區的經濟區劃及社會發展目標和海區(比如渤海區、北黃海區、南黃海區、長江三角洲海區等)的開發利用的生產布局和局部海域生產結構的合理性需要,必將對海域新的開發利用內容有某些范圍的要求,海域優勢功能的選擇范圍就會有所縮小,以使海洋經濟的發展適應海區生產布局方向和沿海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全國定向。如此等等,說明海洋功能區劃的社會屬性原則,也是很重要的。
三、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原則。該項原則實際包含兩個側面,即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只是其達到的目標之一。
1、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所謂生態環境系指:任何區域的生物,其全部生態因素和其分布區的生存環境條件的統一總體。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區域的動、植物的生存、演化都緊密地依賴于周圍的環境,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組成密不可分的統一體。環境由許多要素構成,直接作用于動、植物生命過程的那些環境因素稱之生態因素,如空氣、熱、水、土壤、生物條件和人類影響等,它們都是生態環境的基本內容。在早期,原始的自然生態環境是長期自然演化的結果,生態環境內部各要素間基本是平衡的。后來隨著人類大規模開發利用,生態系統內部、生態環境諸要素之間彼此的平衡被打破了,從而使生態環境失衡,進而危害動物、植物為主體的生物界和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直至今天生態環境已成為人類持續發展的基本障礙。所以在近30多年來,聯合國及其有關國際組織一直堅持不懈地警告全球生境的危機及提倡大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如1972年5月《人類環境宣言》原則之六:“為了保護不使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損害,必須制止在排除有毒物質或其他物質所及散熱量或集中程度超過環境能使之無害的能力。應該支持各國人民反對污染的正義斗爭”; 1992年6月《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原則七又強調:“世界各國都要”“本著全球伙伴精神,為保存、保護和恢復地球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完整進行合作。鑒于導致全球環境退化的各種不同因素,各國負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別的責任。”海洋功能區劃是為合理開發利用海洋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一項基礎性和科學性的工作。
2、海洋可持續發展原則。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提出,90年代被聯合國正式確立的人類繼續發展的思想,現在已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并付諸實施。其基本含義是“既能保證使之滿足當前的需要,而又不危及下一代滿足其需要的能力”。可持續發展既是人類今天和未來發展的要求和目標,也是發展應實行的原則和方法。可持續發展原則,目前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遵守準則,編制海洋功能區劃無疑也不能例外。
四、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原則。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海洋交通運輸,承擔著各大州之間的貿易貨物運量的88%以上。在此種形勢下,暢通和安全的海上交通運輸是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條件。所以,編制海洋功能區劃時,就應該充分注意港口和錨地建設的需要及安全航運的需要。
五、保障國防安全用海原則。沿海國家毗鄰海域,其領海外界之內海域,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 “1、沿海國的主權及于其陸地領土及其內水以外鄰接的一帶海域(該《公約》第三條又規定‘每一國家有權確定其領海的寬度,直至從按照本公約確定的基線量起不超過12海里的界限為止)……稱為領海。2、此項主權及于領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規定,我國領海寬度確定為12海里,我國對領海的主權及于領海上空、領海的海床、底土。由國際法和國內法給領海的法律地位可見,領海外界向陸一側的海域是沿海國家的國土的組成部分。領海之外的國家管轄海域其自然資源的主權利用亦屬于沿海國家。只要有國家主權權益的地方,就存在政治、軍事安全的保障設施和力量的條件,確保國家的主權不受侵犯,利益不受損害。尤其是當國家在此區域存在諸多不定因素和國家政治、經濟和國際關系總體戰略,必須通過該海洋區域實現時,這一海洋區域的戰略價值就會異乎尋常地凸顯出來。這些因素必然反映在海域的使用安排上和海洋功能區劃上。對于海洋功能區劃編制有關國家安全和其軍事利用區的劃定,就不能不在統籌兼顧之中,予以優先的考慮。雖然在本法的海洋功能區劃適用原則中是最后一款規定,但其事物本質的規定性,又客觀決定了該原則的優先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19修正)
2019-04-23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決定
2013-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2001修正)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3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墨西哥合眾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有關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2-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21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8-03-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
2000-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修訂)
2003-03-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修訂)
2019-10-11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4-23財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2019-03-01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食鹽專營辦法(2017修訂)
2017-12-26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中藥品種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關于山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13國務院關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0-07-04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
2010-07-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國務院關于做好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0-05-24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2010年5月4日)
2010-05-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成立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組委會的復函
2009-08-2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8-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0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