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條 農民、農業機械作業組織可以按照雙方自愿、平等協商的原則,為本地或者外地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各項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應當符合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農業機械作業質量標準。
國家鼓勵跨行政區域開展農業機械作業服務。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農業機械跨行政區域作業,維護作業秩序,提供便利和服務,并依法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釋義】本條是有關開展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農業機械跨區作業服務及對跨區作業的農業機械依法實施安全監督管理的規定。
一、開展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本條第一款規定:“農民、農業機械作業組織可以按照雙方自愿、平等協商的原則,為本地或者外地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各項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應當符合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農業機械作業質量標準。”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允許農民自主購置和使用農業機械,使農民獲得了經營農業機械的自主權。國家對農民購買農機實施補貼政策,調動了廣大農民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積極性,也改變了過去主要依靠國家、集體投資興辦農業機械化的模式,農民已經成為農業機械化投入的主體。發展農業機械化,不僅改善了農業生產、農民生活條件,而且增加了農民收入。一是機械作業比人工作業費用低。除一些自然條件不適應機械收獲的地方外,農民選擇機械收獲是考慮了降低生產成本的目標。目前,農民采用機械收割與雇工收割相比,要節約一半的開支。二是機械作業能減少損失,增加產量。如采用小麥精量播種技術,每畝可節約種子3公斤以上,比常規播量減少1/3-1/2;人工收割谷物,割、捆、脫、揚場等多道工序的總損失高達6.8%-10%,聯合收割機一次完成所有工序的總損失只有3%。三是機械作業替代青壯年勞力,他們從事第二、三產業,可以增加收入。在全國有近1億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1.3億勞動力在當地鄉鎮企業勞動,這些務工收入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農忙時,他們愿意雇用農業機械以保證自己從事的二、三產業的收入。四是隨著經濟收入的提高和新一代農民進入農業勞動領域,他們選擇農業機械作業,除了經濟上的原因外,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活質量也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通過發展農業機械化,使農民有條件分享工業化、現代化帶來的成果。
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是一種民事合同關系,受國家法律的保護。從事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的主體是農民和農業機械作業組織,這里農民通常是有機戶、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農業機械作業組織主要包括農機合作社、農機作業服務公司、農機行業協會、鄉鎮農機站、村農機服務隊等。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的對象可以是本地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也可以是外地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從事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的農民、農業機械作業組織與接受作業服務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雙方之間是平等的民事主體,雙方在自愿、平等協商的原則下達成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協議(口頭的或書面的),即服務一方按照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農業機械作業質量標準或者按照雙方的約定,提供農業機械作業服務,另一方接受服務,并按協議約定向對方支付報酬。雙方發生糾紛時,應當按照平等、協商的原則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需要指出的是,農民之間的有償農業機械作業服務是農民之間的事,政府及有關部門不得干預,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和完善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農業機械作業質量標準,為農業機械作業服務提供適用的依據和事后解決糾紛的參考。
二、國家鼓勵農業機械跨區作業服務及對跨區作業的農業機械依法實施安全監督管理。本條第二款規定:“國家鼓勵跨行政區域開展農業機械作業服務。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農業機械跨行政區域作業,維護作業秩序,提供便利和服務,并依法實施安全監督管理。”
跨行政區域開展農業機械作業服務是指跨越縣級以上行政區域進行農機作業服務簡稱跨區作業,它是我國農機服務產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的重要形式。多年來,農機服務形式不斷創新,從有機戶互助代耕作業,發展到聯戶合作經營、集團承包和跨區作業。特別是1996年開始,在全國組織開展的聯合收割機跨區機收小麥獲得快速發展,不僅拉動了農村市場需求,提高了小麥機械化收割水平,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也促進了農機工業的發展。目前,跨區機收已從小麥發展到水稻、玉米、大豆馬鈴薯等主要農作物品種。這種社會化、市場化的服務模式和運行機制正在向其它作物和生產環節上移植。2003年跨區機收工作為農民增收節支120億元左右,相當于全國9億農民每人增加純收入10元以上。跨區作業推動了農機產品質量監督、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信息服務、農機安全生產、技術培訓、農機維修等農機化促進工作的全面開展。
跨區作業已成為各級政府及農業和農機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根據本款規定,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跨區作業中主要應做好服務和必要的管理工作,支持跨區作業。服務是指加強跨區作業的組織與協調,農機和公安、交通等部門應當維護作業秩序和市場秩序,并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服務;提供信息、維修保養、零配件供應等公共服務。管理是指農機部門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最近,國務院第412號令公布《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行政許可的決定》(2004年7月1日起施行)中明確,保留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對聯合收割機及駕駛員牌照證照的行政審批項目),對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實施安全監督管理。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中對這一問題作了如下說明:“有些常委委員和地方提出,開展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的社會化服務、進行跨區作業是符合我國現階段實際情況,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有效措施。這些自走式大型農業機械長距離行駛進行跨區作業,需要保障其安全性,本法應增加對其實施安全監督管理的規定。法律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經同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國務院法制辦、農業部研究認為,從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的特點考慮,對其加強安全監督管理是必要的。據此,法律委員會建議在草案第二十條第二款中增加這方面的內容,將這一款修改為:‘國家鼓勵跨行政區域開展農業機械作業服務。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農業機械跨行政區域作業,維護作業秩序,提供便利和服務,并依法實施安全監督管理。’(草案二次審議稿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上述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抓緊制定和完善對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實施安全監督管理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2018修正)
2018-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二號)
2010-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安哥拉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條例[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95修正)
199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中吉國界的協定》的決定
1996-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產生辦法
1999-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01修訂)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1998年特別國債付息問題的報告》的決議
200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6-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199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失效)
1995-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提出的由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的決議
1998-02-28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公共機構節能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02-19個體工商戶條例(2014修正)
2014-02-19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3-11-08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
2012-06-2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監察部等部門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的通知
2011-05-2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職業健康工作現狀調查的通知
2011-04-13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2011-02-09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三網融合試點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0-08-02